老道祖練武歷程
發表於 : 週二 9月 04, 2007 1:46 pm
年少時期
近代日本合氣道道祖植芝盛平氏於明治 16年(1883 年)11月誕生於日本和歌縣田邊市的一個中農家庭。幼年時因為患腺病導致身體很虛弱 ,體格也矮小瘦弱。個性不喜歡念書所以在念中學就中途輟學了。據說因為目睹自己父親被人欺負,而本身身體不好而無力保護父親,因此下定決心學武來強身自衛。於是自十四、五歲起開始學習天神真楊流柔術,從此步入武道的學習之路。
18歲時,為了生計,抱了很大的希望來到東京,住在日本橋的親威處,在批發商工作。從那時候起,植芝盛平先生利用晚上的時間到位於淺草的起倒流道場向戶澤德三郎學習起倒流柔術,另外也曾向位於飯田町的神陰流道場習神陰流的柔術技法。在東京時,道祖過著十分忙碌的日子,但因為身子虛弱、加上心神交憊,住了三、四個月就因病離開了東京回到和歌縣的故鄉。
在這裡末學打個插,有件很有趣的事情,近代柔道的創始者--嘉納治五郎先生於年青時也學過天神真揚流柔術及起倒流柔術,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出近代的柔道,而推廣到全世界。同樣的,合氣道創始者植芝盛平先生同樣在年輕時也是學習天神真揚流柔術及起倒流柔術,而後卻創出了合氣道。二位日本柔術界的名人,基於相同的基礎上,受到起倒流的柔術影響很大,往後卻有不同的發展,但都同樣把日本古代柔術改為近代日本式武道,流傳到全世界,這不能不說是件很耐人尋味的事。
對柔道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嘉納治五郎先生為柔道留下所謂五大形的技法,其中的古之形,就是起倒流的技法,而這些古之形的技法對合氣道的影響也十分深遠,在目前合氣道中都可以找到相同、甚至相似的應用技巧。
附錄:天神真楊流柔術及起倒流柔術
天神真楊流是明治維新前文久年間(1861-1864 年),紀州藩士磯又右衛門所創,磯又右衛門首先學習由醫生秋山義時在中國學的武術而創的楊心流,後來又學由楊心流所發展的真神道流柔術,後來將二者溶合而命名為天神真楊流。天神真楊流柔術算是比較新成立的柔術門派。此流柔術的特點是在做柔術技法時會使用以拳頭打擊敵人穴道要害的技法,這是他派柔術所不常見。並且這派柔術主張對敵時,雙肩不可以聳立,全身要保持柔軟,不可以直接跟剛強的敵人相衝突,全身要像海上的浮木,隨波逐流,如此即能克敵制勝。這種重視氣的觀念及打敵要害的技法,目前仍舊在合氣道技法可以見到。
明朝時歸化日本的陳元 (上斌下貝 )(1587-1671 年 )僑居日本時傳給日本浪人福野七郎古衛門,以後稱為福野流柔術,以後日本人寺田右衛門繼承之後,吸收其他柔術門派的優點而改名為起倒流柔術,寺田右衛門有時也稱這個武術為真信流柔道,據說這是最早使用柔道這個名稱的武術。在「起倒流傳書」的天卷中提到:「起倒流係站起和倒下之意。起為陽形、倒為陰形。以陽可勝、以陰亦能勝。以弱能勝強;以柔能克剛。」
目前柔道可說是以起倒流柔術為母體所發展的,一般我們所看到的柔道只不過是柔道五大形中的亂取之形中其中的投之形與固之形而已。投之形就是摔法,如過肩摔、大外割之類;固之形就是壓制、控制法如袈裟壓制、十字勒等。而比較不常見的柔道四大形,如日本女子柔道特別重視的柔之形;訓練空手入白刃、空手奪刀的極之形;充份表現起倒流柔術的古之形;根據水的形勢為主體的五之形等就少為日本柔道之外人為知。而起倒流柔的一切也是跟合氣道有密切關係,因為植芝道祖的弟子如富木謙治、望月稔 (亦是武田惚角的弟子 )都是柔道高段者,而望月稔等人更是嘉納治五郎先生派來向植芝盛平學習合氣道的幾位柔道高段者之一。所以可知他們之間的關係。最後在此以嘉納治五郎先生寫在講道館道場的扁額為做為此段的結束。「無心而入自然之妙;無為而極變化之神。」
青年時期
話說道祖回到故鄉之後,想起自己身體虛弱做不了什麼大事,就下定決心好好鍛鍊身體,於是開始練習跑山路。最初每天只跑四公里左右的山路,經過了十多天咬緊牙關努力,逐漸變成習慣,體力也逐漸增加,體格也日異強壯。
盛平先生在明治36年(1903年)20歲時,開始投身軍旅,進入大阪第四師團轄下的37連隊,此後一共在軍中生活了4年。那時他雖然只有156cm的身高,但對於槍術、劍道都熟練,甚至軍隊的武術教官都要向其請教,並曾參加日俄戰爭。其間,盛平向(土界)市的中平正勝學習後藤派柳生心眼流柔術,學習柳生流無刀攻的技法,無刀攻技法就是用空手對付真刀劍,並能將其擊落的技巧。植芝先生於 25 歲時 (1907 年七月)得到師範許免。同年 (明治 39 年)從軍中退伍,回到故鄉和歌縣從事農家工作。
盛平日臻熟練的槍術,其基礎便被認為是當時軍旅生涯時奠定的。退伍之後(同年明治39年)盛平在故鄉過著農耕生活,一方面接受偶爾到田邊遊玩的柔術家之邀請,在貯藏室改建的這場和村裡的青年們一起習練柔術。
20多歲的盛平,藉著這些武術的習練,奠定了成為武術家的基礎。尤其是長約四年的軍隊生活和柔術習練,使他得以擁有強健的體魄。日後盛平的柔術技術之飛快進步,主要歸功於這一時期。
與武田惚角相遇
明治45年(1912年)3月,盛平先生29歲,參加北海道開拓移民的徵集,跟五十四戶同志以拓荒移民團長的身份前往北海道。在北海道紋別村的白瀧原野一帶開墾田地。當時盛平藉著在原野中伐木的鍛鍊,使其腕力、體力都幾乎勝過年輕人。晚年時的盛平回憶那時情形常得意的說:「我的腕力是由伐木訓練而來的。」電影洛基中史特龍訓練體能其中有一項就是砍柴;漫畫第一神拳中幕之內也有藉砍木柴訓練體力的情節,由此可知伐木不僅能鍛練腕力,也可強化腳和腰的耐力。這也印証了「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句話,再高明的技法也需要體力、功力相配合才能發生作用。
在那時盛平曾將一棵直徑十三點四公分的松樹連根拔出地面,令其他移民驚訝不已,由此事可知盛平當年的體力如何。
盛平先生在在大正3年(1914年)想離開本來想要長期居住的地方。但在大正 7 年 (1918 年),盛平當選湧別村的村會議員,使他繼續留在北海道,他在白瀧時,無論在政治上、或經濟上都發揮了優秀指導者的手腕。這段期間的生活,被後世推測為形成盛平個人人生修練、學習的格局。但是,考量他往後能成為武道家的主要因素,應可說是與大東流合氣柔術中興之祖武田惚角的相遇了。
改變盛平的命運之日來臨了,在大正4年(1915年)2月盛平因事前往北見國遠輕,在當地的久田旅館與 55 歲的武田惚角先生相遇。武田先生看到盛平先生時說:「有前途的青年,來學習我的武術吧!」盛平感於武田先生人格的修養及武學術養,即拜武田先生為師,繼續留帶旅舍內,跟著武田先生學習大東流柔術的技法,從早到晚的學習,期間一共有一月有餘,成為武田先生所器重的學生。當時武田先生稱自已的技法為大東流柔術,據說以後在植芝盛平先生的建議下改為大東流合氣柔術這個名稱。
關於這段相遇,在惚角生前聽過他談起的人說,開始的時候因為某種原因惚角嚴厲拒絕盛平入門學習。後來由於盛平的好友-惚角的學生吉田幸太郎極力推薦植芝盛平是個卓越的人材,盛平才得以入門學習。就這樣經過了大約一個月的進修之後,盛平邀請惚角到白瀧,並和五、六個朋友一起接受惚角的指導,後來學生逐漸增加到二十位。
吉田幸太郎生於明治 16 年 ( 1883 年 )跟盛平同年,曾任陸軍少尉,此時正在北海道北見經營私立圖書館,在盛平遇見武田先生那一年獲得大東流柔術教授代理的資格,是最早獲得惚角先生授與大東流教授代理的人。惚角原本想稱自己的武術為大和流,後來是吉田幸太郎建議之下,才稱為大東流。
盛平在學習武田先生的技法時,不但為武田先生新建住宅,親自為老師調配三餐,洗澡,一切都自己親手做,不假手他人。當時要學大東流秘技的學費非常貴,每學一個技法需要三百至五百元的學費,並且要衋力服侍老師才能學到技法,盛平為學習武田先生的技法,不但事事親恭來侍老師,更花掉了從父母親那兒接受的財產的大半。終於在一年後,大正五年 (1916 年)3 月得到了武田先生所給予的大東流柔術免許皆傳的資格。
當時武田先生所受的証書是這麼寫著: 「秘傳奧儀之事」 右奧儀御信用之手 大東流柔術熱心不淺稽古無懈怠(中略) 大東流柔術本部長 武田惚角源正 大正五年參月吉日 北海道紋別郡上湧別白瀧二股 植芝盛平殿 盛平接受了惚角贈與大東流柔術的目錄「秘傳奧儀之事」之後,盛平跟隨惚角,並以惚角代理人的身份為指導者。惚角指導的對象有裁判所的判事和警察署署長等等,在官尊民卑的當時,一位武術家的學生破例代替惚角作為指導者似乎很少見,因此,年輕的盛平乃成為教導判事(審察官之意)中有名望的人物。翌年6 月當選了湧別村村會議員,名符其實地成為白瀧的代表人物。
邂逅出口王仁三郎與綾部修行
大正七年 (1918 年)由於接到父親病危的通知,將在北海道的所積蓄的財產與土地都送給了武田惚角老師,自己空無一物匆匆的離開北海道趕回故鄉田邊市。在回故鄉的路上,在火車上聽到大本教的盛名,為了救其父的病,希望能從大本教那兒得到治病良方,因此一到了京都就搭乘山陰線的列車前往位於綾部的大本教,在大本教本部祈禱父親的病情早日痊癒。盛平在這裡遇見另一位影響他十分深遠的老師,大本教的指導者-出口王仁三郎,並且深深地被他的人格所吸引,而在當地停留了三天。
當盛平回到家鄉時,父親已經過世。受到這個打擊,盛平悲慟逾恆,感到自己專研大東流柔術的武道練習,可是卻忽略了精神上的修養,盛平認為在精神訓練上指導自己只有大本教的教主出口王仁三郎一人而已。為了獲得內心的光明及精神的修練,大正9 年 (1920 年)1月4日的春天,帶著妻子和三個孩子移居綾部,那時植芝吉祥丸先生為盛平的三男,於移居綾部後翌年(1921年)出生。
為了追求信仰而移居綾部的盛平,受到出口王仁三郎老師熱情的招待。這是盛平在遇到高手惚角之後,第二個遇見的恩師。在綾部,盛平一家人住在一棟常出現狐狸的山中住宅,盛平只要一有空就時常練習劍道及槍法,有些柔術或是劍道的修行者來訪要求與盛平比試,盛平往往不用任何護具,只用空手就使他們臣服,那些服輸的武術修行紛紛要求盛平指導他們武藝。
同年的秋天,盛平先生接受出口老師的建議,改建住屋的一部分,開設「植芝塾」道場。出口王仁三郎知道盛平具有高段武術,想藉著他的才能來指導、訓練大本教中的年輕人,進而鼓勵所有的年輕人組織起來。
大正十年 (1921年) 2 月,警察局對大本教施以鎮壓,出口被捕入獄,並在 6月被保釋出獄後,開始策劃大革命,希望以宗教的教義來統一世界,並企圖與韓國的普天教、中國道院的紅卍字會等宗教團體相連合,建設新的東西聯盟。此時盛平擔任農園世話係(幹部職稱)並擔任大本教的會計師,率先執行示範工作,另一方面,他也把受到出口影響的大本教思想和作法,在武學中樹立起自己的風格。
當時在大本教,有名的人不斷地進進出出,其中有很多高學歷的信奉者,軍人的出入也十分頻繁。其中以身任代表大本教的指導者淺野和三郎的胞兄-海軍中將淺野正恭,對植芝的成就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惚角先生來綾部
大正11年(1922年)四月的春天,武田惚角接受愛徒盛平的請求來到綾部大本教。惚角甚至沒有帶著妻子和 6 歲的兒子時宗(後來的大東流合氣武道宗家)老遠來到綾部。因為當時在大本教盛平的道場要在指導具有劍道、柔道實力的眾多軍方關係人時,師資的強弱非常重要。於是盛平建議出口王仁三郎邀請其師父武田惚角前來指導大家武術。
當時參加這場武術講習會的人有,海軍中將淺野正恭及陸軍大使小牧斧助,海陸軍的佐官、尉宦階級,劍道師範及大本教的相關人仕。有一天,惚角以劍道師範的身份,不帶護面(劍術中有護面的配備)的打敗了聞名的鈴木貫之,這件事使淺野中將等在場人仕十分驚訝,不但深深了解惚角在劍道上的實力,更對惚角的大東流技法十分佩服。
在從四月 28 日到同年的九月 15 日之間,武田先生把大東流柔術的全部的技法:一百一十八條、合氣之術三十條、秘傳奧儀三十六條。從頭至尾重覆教了二十二遍。對盛平而言,這段期間是促使他武藝進步而深具意義的時期。
這年9 月,他接受惚角所送的目錄「合氣柔術秘傳奧儀之事」,內
容是這麼寫著: 合氣柔術秘傳奧儀之事 百八十條 裡表 合氣之術 裡參拾條 秘傳奧儀 參拾六條裡表 以上貳拾貳回教授 大東流柔術御用之手,熱心不淺稽古無懈怠(中略) 大東流合氣柔術總務長 武田惚角源正義 大正十一年八月吉日 植芝盛平殿 在9 月 15 日,惚角同意授與盛平大東流合氣柔術的教授代理的資格。(這時期被推測是由「大東流柔術」改名為「大東流合氣柔術」。)這是繼吉田幸太郎之後,第三位得到惚角授與大東流教授代資格的人。這次離家對惚角而言,不只是破例,而時間也很長,當惚角先生離去時,出口王仁三郎更以巨額的謝禮贈送給惚角先生。可以看出惚角他與盛平師徒二人關係非淺,他對盛平的寄望也很大。後來植芝盛平成名之後,離開了大東流而另創合氣道,對武田先生而言,打擊可能不小,不過這段故事後面還會提到,再此點到為止。
同年盛平39歲也同時得到神陰流柔術的許免。
淺野中將在參加綾都所舉行的大東流講習會時,把精神完全投入了武術的。於是他向海軍兵校的同學竹下勇(大將)、財部彪(之後的海軍大臣)、岡田啟介(同前)介紹大東流。由於這個緣故,竹下勇大將便在大正14年( 1925 年)秋天,邀請植芝盛平來到東京。後來盛平全家移居東京,後來「合氣道」之所以能在中央進出全得力於此。
中國蒙古之行
因接受忽角的傳授才得以加深實力的盛平,在大正 13年(1924)2 月,盛平四十一歲那年隨老師出口王仁三郎到蒙古,希望能在蒙古利用新宗教之力,在那兒建設一個大王國,一行五人就經東北而到蒙古。
一行人首先到達中國東北的奉天 (即今瀋陽 )會唔東北軍閥張作霖的部屬盧占魁,盧占魁曾當過馬賊,以剛勇聞名。盛平一行人得到張作霖的承諾換裝為中國,和盧占魁的四北自治軍一同前往蒙古,當時盧自任為自治軍上將總司令,出口王仁三郎為大上將。
西北自治軍成立之後,東北及東蒙古一代的大小馬賊聞訊而,不少蒙古王族與喇嘛也紛紛參加了西北自治軍,此時西北自治軍改名為「內外蒙古救援軍」,大家都對成立這個大王國十分有信心,但盛平卻對此並不很熱中,每天早晚都專心於武術訓練。
有一回一行人外出旅行,遇到一群馬賊的襲擊,雙方使用毛瑟步槍展開激烈槍戰,盛平陷入馬賊的隊伍中之,並用腳踢多倒許多馬賊,很奇怪的是,盛平並沒有被子彈擊中,每次都在馬賊射擊前跳過去打倒他們。
日後盛平回憶當時的情形,當他快被敵人打到之前,會從敵人那兒出現「豆粒大的白光」飛進他的體內,使他能搶先一步先打倒對方。盛平說道:「看來是他們想發射的意念,先打中我的身體。」也就是說盛平那時可以感覺到敵人攻擊的意念,進而制敵機先。
但是改名為內外蒙古救援軍的名稱之後的西北自治軍,卻引起原本支持他們的張作霖十分不滿,並且認為盧占魁有意出賣他,當下斷絕了對西北自治軍的各項軍援。這個打擊的結果,使的盧占魁的軍隊孤立無援,四分五裂,在六月的炎陽下逃亡,成了敗軍之旅,馬賊們也紛紛叛逃。盧占魁在無計可施之外,決定返回奉天向張作霖解釋,在回途之中被張作霖的部隊包圍,解除武裝。但是盧占魁跟其部屬卻受到款待,不過在六月 20 日的半夜,盧等人在狂歡暢飲之後,被一一帶出去槍殺身亡。
那時盛平一行人被監禁在旅館內,好幾次差一點被槍殺,幸好同住在旅館的日本人,急報日本領事館,由日本領事向張作霖哀求放了盛平一行人,終於在他們被送刑場前,張作霖的赦免電報才及時送達,才免於一死。
他們雖然免於一死,但衣物、鞋子全被脫下,只穿內衣褲帶著腳鐐被關在監守所,處境是十分狼狽的。經過日本領事再三的交涉,才改送到奉天的日本總領事館,最後被驅逐出,在那年七月被送回日本。
綾部修習槍法
好幾次徘徊在死亡邊緣,最後才九死一生平安回到綾部,當時是大正 3 年 (1924 年)七月,盛平 41 歲。回國後,盛平再次過著農耕和植芝塾的生活,一方面比以前更勤修於武道。他在這時期專心練習的是修練槍術。他那時所專研的是寶藏院流的槍法。
盛平一個人在綾部的山中樹林,選擇適當的地點,用麻絲綁著的海棉軟球七、八個,吊在以自己為中心的周圍樹枝上,自由操縱綁有棉團的九尺長槍,反覆去剌擊那些搖晃中的海棉球,往往可以瞬間擊中目標。盛平因年輕時代就默默地跟著老師惚角習練槍術,在此時更有深入的體驗,從此點可以看出盛平對武術投入。
出口王仁三郎常對出入於大本教的海軍將官提到盛平是一位出色的武道家,因此對武道有心得海軍將官們紛紛來邀請盛平上京,盛平也因此常上京去演武,有一回竹下勇海軍上將介紹當時很有權力的山本權兵衛伯爵觀看盛平表演槍法,山本伯爵看完之後,很感嘆的說:「這是自維新以來未曾看過如此良好的槍法。」
隔天伯爵親自拜訪盛平,要求幫助盛平在東京成立道場。後來盛平在皇宮青山御所召集有柔劍道五段以上的御林軍待衛武官,舉行廿一天的武道請習會,盛平的名聲頓時提高。
看到刀尖的白光
在大正 14 年 (1925 年)的春天,盛平 42 歲那年,盛平的武藝逐漸世人所肯定,傳出「綾部有植芝。」的傳言。由於綾部靠近舞鶴軍港,有學習武藝海軍將校常常來訪,有一位海軍軍官來訪。這位軍官與盛平談話之後,因為他對於劍道很有自信,因而向盛平提出比武之事。因為他對身高有156 公分的盛平有輕視之意,自認可以輕鬆打敗盛平。盛平跟他約定,對方使用木刀,自己用空手來對峙。
海軍軍官認為對方是空手,自己持有木刀占有絕對優勢,打算一擊就打倒盛平,結果一擊之下竟被躲開。該軍官在驚奇之餘,心神緊張,拼命再連續攻擊過來,仍被盛平一一躲開,最後軍官在精疲力盡之下,坐在院子中,卻連盛平的身體都沒有打中一次。
事後,盛平告訴他的三子植芝吉祥丸說:「要避開木刀沒有什麼困難,當對方要打過來的剎那前,會有個豆粒大的白光會先閃過來,而後木刀就會順著該白光襲擊過來,只要避開那白光,就能開木刀了。」因為對方在攻擊之前就會先有如何攻擊的意念,只要能感到這種意念,就能看透對方的攻擊的方向;而這個意念就一般俗稱的殺氣。但此時盛平不但可看到殺氣,還能進一步看透對方刀尖的動向,這一種日本武術中所謂的靈眼,此次事件可謂盛平在武道上的靈眼初開。
黃金體體驗
與海軍軍官比試之後,在井旁擦汗休息之後,想回到自家住宅時,剛好走到紅柿樹下時,突然身體變的柔軟,不想走也不想坐,只是呆呆木然的站著。一剎那間,天地好像在旋轉,眼前一片昏暗,接著有無數道光線由天空射出,地面也噴出黃金閃閃之氣,剎那間籠罩著盛平的全身,使他的身體好像一下子成了黃金之體一般。
此時,盛平覺得自己身體逐漸變大了,充滿了天地之間,身心頓時變的輕鬆起來,感到小鳥,虫鳴如訴如泣自己也可以感受到,自己跟天地自然而然的合為一體,此刻盛平感動的流下淚來。
事後,盛平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道:「我突然感覺到:『武道的根源係神的愛,萬有愛的精神。』使我歡喜之淚不斷流至臉頰。自此之後,我認為地球全體為吾家,日月星辰如吾物,不再重視眼前地位、名譽、財寶、更不想強了。放棄了一切慾望。我已領悟到:『武道並非揮臂力、凶器,擊倒對方,用兵器破壞世界,真的武道是調整太空之,使森羅萬象能做正確生產和孕育。』」
盛平他頓然領悟武道根源是神之愛-愛護萬物的精神,於是後繼者們把盛平流不止的法喜之淚的「體驗」這一天賦予「合氣道」創始日的意義。而且認為從那日起就是植芝合氣道正式脫離大東流合氣柔術的日子。
後來極力提倡合氣道競技化跟合氣道亂取法的富本謙治先生,也在這年的夏天拜盛平為師。
東京皇武館時期
昭和 2 年 (1927 年 )秋天,盛平 44 歲,他接受了海軍上將竹下勇熱心邀請全家移居到東京,最初的道場設在大崎的島津公爵的撞球場,由竹下勇本人當任會長、山本權兵衛伯爵擔任顧問,組成支援植芝的體制。當時盛平為了限制學習者人數及素質因而規定,要有爵位的貴族,海軍軍官,實業家才能入門學習武藝,那時竹下大將、島津公爵、山本伯爵等名門千金們也熱心的研究盛平的武術,這大約是盛平最早的一批女弟子吧。
昭和 3 年 (1928 年 )春天,租用東京芝區的內海勝二男爵之家為道場,學習者更多了,使植芝的武道成為一種新的武道,一些學生的柔道冠軍如笠原嚴夫、阿部信文等;歌舞技的先代尾上菊五郎等都加入學習的行列。盛平那時應海軍大學校長高橋三吉之請,擔任海軍大學武道教授,自昭和 2 年到昭和 12 年 (1927-1937 年 )植芝武道一直在海軍大學列入課外正課。
為了容納更多學習的學生,在昭和 6 年 ( 1931 年 ),盛平48歲於東京新宿區若松町建立新的合氣會本部道場,裡面有八十疊的榻榻米大的空間,這就是被稱為皇武館的合氣道道場。當他在東京籌設皇武館道場時,把自己象徵大東流合氣柔術武田惚角學生的證件掛在道場內神像的右前面,並向惚角相片行師禮。並且也一直遵崇著惚角的指導,如信仰「御信用手法 84 條」等等。
從小就喜愛武道的盛平三子植芝吉祥丸,也在這個時候被盛平要求學習劍道,學的是「卜傳流」的劍術,此後就一直作為盛平研究劍術的對手,並不斷的研究新的技法,結果那些成果就變成目前合氣道中的合氣劍,入身技法的基礎。
成立皇武館之後,由於練習武道的態度十分激烈而且認真異常,故有了「地獄道場」的外號。而且在各方的資助之下,盛平也在東京、大阪等教設立多家道場,名聲也隨之與日俱增。氣、心、體也達到巔峰期。
在皇武館成立之後,被稱為植芝盛平第一高徒、合氣道實戰名家鹽田剛三也在昭和7年進入皇武館向盛平學習武術。
在道場的盛平對學生管教十分嚴格,不論身份高低都一視同,有一次一位警察劍道教練來拜訪盛平,正巧拜盛平為師的前田利侯爵在練武,不久前田利侯爵要離開回家時,盛平卻無意起身送侯爵回去。那位警察劍道教練感到很恐慌的回盛平為何不送侯爵出門。盛平回答說:「您是客人,而他是我的學生。」這個回答讓那位教練十分感動。
嘉納治五郎遣弟子從學合氣道
盛平的武名不久也傳到了柔道開創者 -- 嘉納治五郎先生的耳中,於是在昭和 5 年 (1930 年 )七十歲的治五郎先生來到位於東京目白的合氣道館,觀看盛平演武。看完之後,嘉納治五郎先生感嘆的說道:「此為我心中目中的武道,也就是柔道。」治五郎是以弘觀看法看待也是柔術一支的合氣道,而作如此發言。
不久治五郎先生就派遣講道館的優秀學生到盛平這兒學習合氣道。
治五郎先生寫下這樣的信件給盛平。 「盛平先生大鑒: 弟前曾拜訪,接受厚待,至為感激,是時提過 的選學生授指導之事,今己決定武田二郎、以及望 月稔兩人,均為忠實勤練人物,近日另派永岡秀一 造訪,特為此事拜託,專此懇托,順頌 大安 弟 嘉納治五郎拜 一九三0年十月廿八日」 其中望月稔至今仍有在傳授合氣道,被稱為日本武道界最後的偉人,柔術、劍術、等古武道、現在武道等十八般武藝,共修習達六十段的高手。
另外擁有柔道十段威名的三船久藏,在盛平擔任海軍大學武道教授時,正好也任海軍大學的柔道教授,二人是同事。那時三船十段一直想看看盛平的武技力多次直接拜託都被盛平以合氣道的奧義是秘密,不可以讓別人看為由來拒絕,無法讓三船先生開眼界。最後只好由道場大門的門隙偷看到其光景,據說三船久藏因此得到啟發,因而發明了有名的空氣摔。
柳生新陰流劍術的學習
住在東京的盛平除了成立皇武館這件大事之外,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盛平熱中於學習柳生新陰流劍術這件事。當時指導盛平劍道的是得到柳生嚴周許可的高手--下條小三郎。
當時他們二人常在位於新宿區的柳生道場和皇武館等上課地點踫面。有一天,盛平看到下條小三郎的一個裝竹刀的袋子:「這是柳生流的竹刀袋吧!」並且小心翼翼的把它拿起來,之後盛平就跟著下條小三郎學習柳生流劍術,並且將非得下條三小郎特別允許可不能教授的無刀之位技法教給了盛平。盛平並於有關於「間」(空間、距離)問題向下條小三郎求教。
所謂「間」就是指指自己與對手之間的距離、空間,也就二者的間隔及相對位置。劍道對「間」的解釋是「一足一刀」。雙方的刀下各三尺,二者相距六尺為基準。也就方雙方只要再向前踏一步,就可以揮劍相交的距離。盛平得到這個啟示之後,了解間是要隨著持武器的長短,而有所不同,如果是空手沒有拿武器,那距離就會比有持武器近多了,如果持著杖或是槍,那二者的距離就會相對加長。這一點十分重要,各位同好帶學習合氣道或是其他武術時,也應留意此點才是。
武田惚角再次來訪
那時惚角先生也來到東京,由於下條小三郎住在新宿的十二社,有時候惚角先生會去拜訪下條小三郎,這段時間惚角先生也屢次造訪盛平,但盛平似乎很不想跟他的老師惚角先生踫面,常常在經過下條家者,順便跟下條小三郎說:「明天也不在。」
唯一例外的是,在昭和 6 年 (1931 年 )的 3 到 4 月時,盛平 48歲、惚角先生 71 歲,植芝盛平在皇武館接受武田惚角的御信用手法 84條的指導長達半個多月。
在皇武館道場正面的神棚旁,本來裝著盛平的大東流合氣柔術門人証書,但不久就被取下來。自此之後,師徒二人就相行漸遠,盛平逐漸興起脫離武田大東流合氣柔術,而自行另創門派之念。
近代日本合氣道道祖植芝盛平氏於明治 16年(1883 年)11月誕生於日本和歌縣田邊市的一個中農家庭。幼年時因為患腺病導致身體很虛弱 ,體格也矮小瘦弱。個性不喜歡念書所以在念中學就中途輟學了。據說因為目睹自己父親被人欺負,而本身身體不好而無力保護父親,因此下定決心學武來強身自衛。於是自十四、五歲起開始學習天神真楊流柔術,從此步入武道的學習之路。
18歲時,為了生計,抱了很大的希望來到東京,住在日本橋的親威處,在批發商工作。從那時候起,植芝盛平先生利用晚上的時間到位於淺草的起倒流道場向戶澤德三郎學習起倒流柔術,另外也曾向位於飯田町的神陰流道場習神陰流的柔術技法。在東京時,道祖過著十分忙碌的日子,但因為身子虛弱、加上心神交憊,住了三、四個月就因病離開了東京回到和歌縣的故鄉。
在這裡末學打個插,有件很有趣的事情,近代柔道的創始者--嘉納治五郎先生於年青時也學過天神真揚流柔術及起倒流柔術,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出近代的柔道,而推廣到全世界。同樣的,合氣道創始者植芝盛平先生同樣在年輕時也是學習天神真揚流柔術及起倒流柔術,而後卻創出了合氣道。二位日本柔術界的名人,基於相同的基礎上,受到起倒流的柔術影響很大,往後卻有不同的發展,但都同樣把日本古代柔術改為近代日本式武道,流傳到全世界,這不能不說是件很耐人尋味的事。
對柔道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嘉納治五郎先生為柔道留下所謂五大形的技法,其中的古之形,就是起倒流的技法,而這些古之形的技法對合氣道的影響也十分深遠,在目前合氣道中都可以找到相同、甚至相似的應用技巧。
附錄:天神真楊流柔術及起倒流柔術
天神真楊流是明治維新前文久年間(1861-1864 年),紀州藩士磯又右衛門所創,磯又右衛門首先學習由醫生秋山義時在中國學的武術而創的楊心流,後來又學由楊心流所發展的真神道流柔術,後來將二者溶合而命名為天神真楊流。天神真楊流柔術算是比較新成立的柔術門派。此流柔術的特點是在做柔術技法時會使用以拳頭打擊敵人穴道要害的技法,這是他派柔術所不常見。並且這派柔術主張對敵時,雙肩不可以聳立,全身要保持柔軟,不可以直接跟剛強的敵人相衝突,全身要像海上的浮木,隨波逐流,如此即能克敵制勝。這種重視氣的觀念及打敵要害的技法,目前仍舊在合氣道技法可以見到。
明朝時歸化日本的陳元 (上斌下貝 )(1587-1671 年 )僑居日本時傳給日本浪人福野七郎古衛門,以後稱為福野流柔術,以後日本人寺田右衛門繼承之後,吸收其他柔術門派的優點而改名為起倒流柔術,寺田右衛門有時也稱這個武術為真信流柔道,據說這是最早使用柔道這個名稱的武術。在「起倒流傳書」的天卷中提到:「起倒流係站起和倒下之意。起為陽形、倒為陰形。以陽可勝、以陰亦能勝。以弱能勝強;以柔能克剛。」
目前柔道可說是以起倒流柔術為母體所發展的,一般我們所看到的柔道只不過是柔道五大形中的亂取之形中其中的投之形與固之形而已。投之形就是摔法,如過肩摔、大外割之類;固之形就是壓制、控制法如袈裟壓制、十字勒等。而比較不常見的柔道四大形,如日本女子柔道特別重視的柔之形;訓練空手入白刃、空手奪刀的極之形;充份表現起倒流柔術的古之形;根據水的形勢為主體的五之形等就少為日本柔道之外人為知。而起倒流柔的一切也是跟合氣道有密切關係,因為植芝道祖的弟子如富木謙治、望月稔 (亦是武田惚角的弟子 )都是柔道高段者,而望月稔等人更是嘉納治五郎先生派來向植芝盛平學習合氣道的幾位柔道高段者之一。所以可知他們之間的關係。最後在此以嘉納治五郎先生寫在講道館道場的扁額為做為此段的結束。「無心而入自然之妙;無為而極變化之神。」
青年時期
話說道祖回到故鄉之後,想起自己身體虛弱做不了什麼大事,就下定決心好好鍛鍊身體,於是開始練習跑山路。最初每天只跑四公里左右的山路,經過了十多天咬緊牙關努力,逐漸變成習慣,體力也逐漸增加,體格也日異強壯。
盛平先生在明治36年(1903年)20歲時,開始投身軍旅,進入大阪第四師團轄下的37連隊,此後一共在軍中生活了4年。那時他雖然只有156cm的身高,但對於槍術、劍道都熟練,甚至軍隊的武術教官都要向其請教,並曾參加日俄戰爭。其間,盛平向(土界)市的中平正勝學習後藤派柳生心眼流柔術,學習柳生流無刀攻的技法,無刀攻技法就是用空手對付真刀劍,並能將其擊落的技巧。植芝先生於 25 歲時 (1907 年七月)得到師範許免。同年 (明治 39 年)從軍中退伍,回到故鄉和歌縣從事農家工作。
盛平日臻熟練的槍術,其基礎便被認為是當時軍旅生涯時奠定的。退伍之後(同年明治39年)盛平在故鄉過著農耕生活,一方面接受偶爾到田邊遊玩的柔術家之邀請,在貯藏室改建的這場和村裡的青年們一起習練柔術。
20多歲的盛平,藉著這些武術的習練,奠定了成為武術家的基礎。尤其是長約四年的軍隊生活和柔術習練,使他得以擁有強健的體魄。日後盛平的柔術技術之飛快進步,主要歸功於這一時期。
與武田惚角相遇
明治45年(1912年)3月,盛平先生29歲,參加北海道開拓移民的徵集,跟五十四戶同志以拓荒移民團長的身份前往北海道。在北海道紋別村的白瀧原野一帶開墾田地。當時盛平藉著在原野中伐木的鍛鍊,使其腕力、體力都幾乎勝過年輕人。晚年時的盛平回憶那時情形常得意的說:「我的腕力是由伐木訓練而來的。」電影洛基中史特龍訓練體能其中有一項就是砍柴;漫畫第一神拳中幕之內也有藉砍木柴訓練體力的情節,由此可知伐木不僅能鍛練腕力,也可強化腳和腰的耐力。這也印証了「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句話,再高明的技法也需要體力、功力相配合才能發生作用。
在那時盛平曾將一棵直徑十三點四公分的松樹連根拔出地面,令其他移民驚訝不已,由此事可知盛平當年的體力如何。
盛平先生在在大正3年(1914年)想離開本來想要長期居住的地方。但在大正 7 年 (1918 年),盛平當選湧別村的村會議員,使他繼續留在北海道,他在白瀧時,無論在政治上、或經濟上都發揮了優秀指導者的手腕。這段期間的生活,被後世推測為形成盛平個人人生修練、學習的格局。但是,考量他往後能成為武道家的主要因素,應可說是與大東流合氣柔術中興之祖武田惚角的相遇了。
改變盛平的命運之日來臨了,在大正4年(1915年)2月盛平因事前往北見國遠輕,在當地的久田旅館與 55 歲的武田惚角先生相遇。武田先生看到盛平先生時說:「有前途的青年,來學習我的武術吧!」盛平感於武田先生人格的修養及武學術養,即拜武田先生為師,繼續留帶旅舍內,跟著武田先生學習大東流柔術的技法,從早到晚的學習,期間一共有一月有餘,成為武田先生所器重的學生。當時武田先生稱自已的技法為大東流柔術,據說以後在植芝盛平先生的建議下改為大東流合氣柔術這個名稱。
關於這段相遇,在惚角生前聽過他談起的人說,開始的時候因為某種原因惚角嚴厲拒絕盛平入門學習。後來由於盛平的好友-惚角的學生吉田幸太郎極力推薦植芝盛平是個卓越的人材,盛平才得以入門學習。就這樣經過了大約一個月的進修之後,盛平邀請惚角到白瀧,並和五、六個朋友一起接受惚角的指導,後來學生逐漸增加到二十位。
吉田幸太郎生於明治 16 年 ( 1883 年 )跟盛平同年,曾任陸軍少尉,此時正在北海道北見經營私立圖書館,在盛平遇見武田先生那一年獲得大東流柔術教授代理的資格,是最早獲得惚角先生授與大東流教授代理的人。惚角原本想稱自己的武術為大和流,後來是吉田幸太郎建議之下,才稱為大東流。
盛平在學習武田先生的技法時,不但為武田先生新建住宅,親自為老師調配三餐,洗澡,一切都自己親手做,不假手他人。當時要學大東流秘技的學費非常貴,每學一個技法需要三百至五百元的學費,並且要衋力服侍老師才能學到技法,盛平為學習武田先生的技法,不但事事親恭來侍老師,更花掉了從父母親那兒接受的財產的大半。終於在一年後,大正五年 (1916 年)3 月得到了武田先生所給予的大東流柔術免許皆傳的資格。
當時武田先生所受的証書是這麼寫著: 「秘傳奧儀之事」 右奧儀御信用之手 大東流柔術熱心不淺稽古無懈怠(中略) 大東流柔術本部長 武田惚角源正 大正五年參月吉日 北海道紋別郡上湧別白瀧二股 植芝盛平殿 盛平接受了惚角贈與大東流柔術的目錄「秘傳奧儀之事」之後,盛平跟隨惚角,並以惚角代理人的身份為指導者。惚角指導的對象有裁判所的判事和警察署署長等等,在官尊民卑的當時,一位武術家的學生破例代替惚角作為指導者似乎很少見,因此,年輕的盛平乃成為教導判事(審察官之意)中有名望的人物。翌年6 月當選了湧別村村會議員,名符其實地成為白瀧的代表人物。
邂逅出口王仁三郎與綾部修行
大正七年 (1918 年)由於接到父親病危的通知,將在北海道的所積蓄的財產與土地都送給了武田惚角老師,自己空無一物匆匆的離開北海道趕回故鄉田邊市。在回故鄉的路上,在火車上聽到大本教的盛名,為了救其父的病,希望能從大本教那兒得到治病良方,因此一到了京都就搭乘山陰線的列車前往位於綾部的大本教,在大本教本部祈禱父親的病情早日痊癒。盛平在這裡遇見另一位影響他十分深遠的老師,大本教的指導者-出口王仁三郎,並且深深地被他的人格所吸引,而在當地停留了三天。
當盛平回到家鄉時,父親已經過世。受到這個打擊,盛平悲慟逾恆,感到自己專研大東流柔術的武道練習,可是卻忽略了精神上的修養,盛平認為在精神訓練上指導自己只有大本教的教主出口王仁三郎一人而已。為了獲得內心的光明及精神的修練,大正9 年 (1920 年)1月4日的春天,帶著妻子和三個孩子移居綾部,那時植芝吉祥丸先生為盛平的三男,於移居綾部後翌年(1921年)出生。
為了追求信仰而移居綾部的盛平,受到出口王仁三郎老師熱情的招待。這是盛平在遇到高手惚角之後,第二個遇見的恩師。在綾部,盛平一家人住在一棟常出現狐狸的山中住宅,盛平只要一有空就時常練習劍道及槍法,有些柔術或是劍道的修行者來訪要求與盛平比試,盛平往往不用任何護具,只用空手就使他們臣服,那些服輸的武術修行紛紛要求盛平指導他們武藝。
同年的秋天,盛平先生接受出口老師的建議,改建住屋的一部分,開設「植芝塾」道場。出口王仁三郎知道盛平具有高段武術,想藉著他的才能來指導、訓練大本教中的年輕人,進而鼓勵所有的年輕人組織起來。
大正十年 (1921年) 2 月,警察局對大本教施以鎮壓,出口被捕入獄,並在 6月被保釋出獄後,開始策劃大革命,希望以宗教的教義來統一世界,並企圖與韓國的普天教、中國道院的紅卍字會等宗教團體相連合,建設新的東西聯盟。此時盛平擔任農園世話係(幹部職稱)並擔任大本教的會計師,率先執行示範工作,另一方面,他也把受到出口影響的大本教思想和作法,在武學中樹立起自己的風格。
當時在大本教,有名的人不斷地進進出出,其中有很多高學歷的信奉者,軍人的出入也十分頻繁。其中以身任代表大本教的指導者淺野和三郎的胞兄-海軍中將淺野正恭,對植芝的成就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惚角先生來綾部
大正11年(1922年)四月的春天,武田惚角接受愛徒盛平的請求來到綾部大本教。惚角甚至沒有帶著妻子和 6 歲的兒子時宗(後來的大東流合氣武道宗家)老遠來到綾部。因為當時在大本教盛平的道場要在指導具有劍道、柔道實力的眾多軍方關係人時,師資的強弱非常重要。於是盛平建議出口王仁三郎邀請其師父武田惚角前來指導大家武術。
當時參加這場武術講習會的人有,海軍中將淺野正恭及陸軍大使小牧斧助,海陸軍的佐官、尉宦階級,劍道師範及大本教的相關人仕。有一天,惚角以劍道師範的身份,不帶護面(劍術中有護面的配備)的打敗了聞名的鈴木貫之,這件事使淺野中將等在場人仕十分驚訝,不但深深了解惚角在劍道上的實力,更對惚角的大東流技法十分佩服。
在從四月 28 日到同年的九月 15 日之間,武田先生把大東流柔術的全部的技法:一百一十八條、合氣之術三十條、秘傳奧儀三十六條。從頭至尾重覆教了二十二遍。對盛平而言,這段期間是促使他武藝進步而深具意義的時期。
這年9 月,他接受惚角所送的目錄「合氣柔術秘傳奧儀之事」,內
容是這麼寫著: 合氣柔術秘傳奧儀之事 百八十條 裡表 合氣之術 裡參拾條 秘傳奧儀 參拾六條裡表 以上貳拾貳回教授 大東流柔術御用之手,熱心不淺稽古無懈怠(中略) 大東流合氣柔術總務長 武田惚角源正義 大正十一年八月吉日 植芝盛平殿 在9 月 15 日,惚角同意授與盛平大東流合氣柔術的教授代理的資格。(這時期被推測是由「大東流柔術」改名為「大東流合氣柔術」。)這是繼吉田幸太郎之後,第三位得到惚角授與大東流教授代資格的人。這次離家對惚角而言,不只是破例,而時間也很長,當惚角先生離去時,出口王仁三郎更以巨額的謝禮贈送給惚角先生。可以看出惚角他與盛平師徒二人關係非淺,他對盛平的寄望也很大。後來植芝盛平成名之後,離開了大東流而另創合氣道,對武田先生而言,打擊可能不小,不過這段故事後面還會提到,再此點到為止。
同年盛平39歲也同時得到神陰流柔術的許免。
淺野中將在參加綾都所舉行的大東流講習會時,把精神完全投入了武術的。於是他向海軍兵校的同學竹下勇(大將)、財部彪(之後的海軍大臣)、岡田啟介(同前)介紹大東流。由於這個緣故,竹下勇大將便在大正14年( 1925 年)秋天,邀請植芝盛平來到東京。後來盛平全家移居東京,後來「合氣道」之所以能在中央進出全得力於此。
中國蒙古之行
因接受忽角的傳授才得以加深實力的盛平,在大正 13年(1924)2 月,盛平四十一歲那年隨老師出口王仁三郎到蒙古,希望能在蒙古利用新宗教之力,在那兒建設一個大王國,一行五人就經東北而到蒙古。
一行人首先到達中國東北的奉天 (即今瀋陽 )會唔東北軍閥張作霖的部屬盧占魁,盧占魁曾當過馬賊,以剛勇聞名。盛平一行人得到張作霖的承諾換裝為中國,和盧占魁的四北自治軍一同前往蒙古,當時盧自任為自治軍上將總司令,出口王仁三郎為大上將。
西北自治軍成立之後,東北及東蒙古一代的大小馬賊聞訊而,不少蒙古王族與喇嘛也紛紛參加了西北自治軍,此時西北自治軍改名為「內外蒙古救援軍」,大家都對成立這個大王國十分有信心,但盛平卻對此並不很熱中,每天早晚都專心於武術訓練。
有一回一行人外出旅行,遇到一群馬賊的襲擊,雙方使用毛瑟步槍展開激烈槍戰,盛平陷入馬賊的隊伍中之,並用腳踢多倒許多馬賊,很奇怪的是,盛平並沒有被子彈擊中,每次都在馬賊射擊前跳過去打倒他們。
日後盛平回憶當時的情形,當他快被敵人打到之前,會從敵人那兒出現「豆粒大的白光」飛進他的體內,使他能搶先一步先打倒對方。盛平說道:「看來是他們想發射的意念,先打中我的身體。」也就是說盛平那時可以感覺到敵人攻擊的意念,進而制敵機先。
但是改名為內外蒙古救援軍的名稱之後的西北自治軍,卻引起原本支持他們的張作霖十分不滿,並且認為盧占魁有意出賣他,當下斷絕了對西北自治軍的各項軍援。這個打擊的結果,使的盧占魁的軍隊孤立無援,四分五裂,在六月的炎陽下逃亡,成了敗軍之旅,馬賊們也紛紛叛逃。盧占魁在無計可施之外,決定返回奉天向張作霖解釋,在回途之中被張作霖的部隊包圍,解除武裝。但是盧占魁跟其部屬卻受到款待,不過在六月 20 日的半夜,盧等人在狂歡暢飲之後,被一一帶出去槍殺身亡。
那時盛平一行人被監禁在旅館內,好幾次差一點被槍殺,幸好同住在旅館的日本人,急報日本領事館,由日本領事向張作霖哀求放了盛平一行人,終於在他們被送刑場前,張作霖的赦免電報才及時送達,才免於一死。
他們雖然免於一死,但衣物、鞋子全被脫下,只穿內衣褲帶著腳鐐被關在監守所,處境是十分狼狽的。經過日本領事再三的交涉,才改送到奉天的日本總領事館,最後被驅逐出,在那年七月被送回日本。
綾部修習槍法
好幾次徘徊在死亡邊緣,最後才九死一生平安回到綾部,當時是大正 3 年 (1924 年)七月,盛平 41 歲。回國後,盛平再次過著農耕和植芝塾的生活,一方面比以前更勤修於武道。他在這時期專心練習的是修練槍術。他那時所專研的是寶藏院流的槍法。
盛平一個人在綾部的山中樹林,選擇適當的地點,用麻絲綁著的海棉軟球七、八個,吊在以自己為中心的周圍樹枝上,自由操縱綁有棉團的九尺長槍,反覆去剌擊那些搖晃中的海棉球,往往可以瞬間擊中目標。盛平因年輕時代就默默地跟著老師惚角習練槍術,在此時更有深入的體驗,從此點可以看出盛平對武術投入。
出口王仁三郎常對出入於大本教的海軍將官提到盛平是一位出色的武道家,因此對武道有心得海軍將官們紛紛來邀請盛平上京,盛平也因此常上京去演武,有一回竹下勇海軍上將介紹當時很有權力的山本權兵衛伯爵觀看盛平表演槍法,山本伯爵看完之後,很感嘆的說:「這是自維新以來未曾看過如此良好的槍法。」
隔天伯爵親自拜訪盛平,要求幫助盛平在東京成立道場。後來盛平在皇宮青山御所召集有柔劍道五段以上的御林軍待衛武官,舉行廿一天的武道請習會,盛平的名聲頓時提高。
看到刀尖的白光
在大正 14 年 (1925 年)的春天,盛平 42 歲那年,盛平的武藝逐漸世人所肯定,傳出「綾部有植芝。」的傳言。由於綾部靠近舞鶴軍港,有學習武藝海軍將校常常來訪,有一位海軍軍官來訪。這位軍官與盛平談話之後,因為他對於劍道很有自信,因而向盛平提出比武之事。因為他對身高有156 公分的盛平有輕視之意,自認可以輕鬆打敗盛平。盛平跟他約定,對方使用木刀,自己用空手來對峙。
海軍軍官認為對方是空手,自己持有木刀占有絕對優勢,打算一擊就打倒盛平,結果一擊之下竟被躲開。該軍官在驚奇之餘,心神緊張,拼命再連續攻擊過來,仍被盛平一一躲開,最後軍官在精疲力盡之下,坐在院子中,卻連盛平的身體都沒有打中一次。
事後,盛平告訴他的三子植芝吉祥丸說:「要避開木刀沒有什麼困難,當對方要打過來的剎那前,會有個豆粒大的白光會先閃過來,而後木刀就會順著該白光襲擊過來,只要避開那白光,就能開木刀了。」因為對方在攻擊之前就會先有如何攻擊的意念,只要能感到這種意念,就能看透對方的攻擊的方向;而這個意念就一般俗稱的殺氣。但此時盛平不但可看到殺氣,還能進一步看透對方刀尖的動向,這一種日本武術中所謂的靈眼,此次事件可謂盛平在武道上的靈眼初開。
黃金體體驗
與海軍軍官比試之後,在井旁擦汗休息之後,想回到自家住宅時,剛好走到紅柿樹下時,突然身體變的柔軟,不想走也不想坐,只是呆呆木然的站著。一剎那間,天地好像在旋轉,眼前一片昏暗,接著有無數道光線由天空射出,地面也噴出黃金閃閃之氣,剎那間籠罩著盛平的全身,使他的身體好像一下子成了黃金之體一般。
此時,盛平覺得自己身體逐漸變大了,充滿了天地之間,身心頓時變的輕鬆起來,感到小鳥,虫鳴如訴如泣自己也可以感受到,自己跟天地自然而然的合為一體,此刻盛平感動的流下淚來。
事後,盛平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道:「我突然感覺到:『武道的根源係神的愛,萬有愛的精神。』使我歡喜之淚不斷流至臉頰。自此之後,我認為地球全體為吾家,日月星辰如吾物,不再重視眼前地位、名譽、財寶、更不想強了。放棄了一切慾望。我已領悟到:『武道並非揮臂力、凶器,擊倒對方,用兵器破壞世界,真的武道是調整太空之,使森羅萬象能做正確生產和孕育。』」
盛平他頓然領悟武道根源是神之愛-愛護萬物的精神,於是後繼者們把盛平流不止的法喜之淚的「體驗」這一天賦予「合氣道」創始日的意義。而且認為從那日起就是植芝合氣道正式脫離大東流合氣柔術的日子。
後來極力提倡合氣道競技化跟合氣道亂取法的富本謙治先生,也在這年的夏天拜盛平為師。
東京皇武館時期
昭和 2 年 (1927 年 )秋天,盛平 44 歲,他接受了海軍上將竹下勇熱心邀請全家移居到東京,最初的道場設在大崎的島津公爵的撞球場,由竹下勇本人當任會長、山本權兵衛伯爵擔任顧問,組成支援植芝的體制。當時盛平為了限制學習者人數及素質因而規定,要有爵位的貴族,海軍軍官,實業家才能入門學習武藝,那時竹下大將、島津公爵、山本伯爵等名門千金們也熱心的研究盛平的武術,這大約是盛平最早的一批女弟子吧。
昭和 3 年 (1928 年 )春天,租用東京芝區的內海勝二男爵之家為道場,學習者更多了,使植芝的武道成為一種新的武道,一些學生的柔道冠軍如笠原嚴夫、阿部信文等;歌舞技的先代尾上菊五郎等都加入學習的行列。盛平那時應海軍大學校長高橋三吉之請,擔任海軍大學武道教授,自昭和 2 年到昭和 12 年 (1927-1937 年 )植芝武道一直在海軍大學列入課外正課。
為了容納更多學習的學生,在昭和 6 年 ( 1931 年 ),盛平48歲於東京新宿區若松町建立新的合氣會本部道場,裡面有八十疊的榻榻米大的空間,這就是被稱為皇武館的合氣道道場。當他在東京籌設皇武館道場時,把自己象徵大東流合氣柔術武田惚角學生的證件掛在道場內神像的右前面,並向惚角相片行師禮。並且也一直遵崇著惚角的指導,如信仰「御信用手法 84 條」等等。
從小就喜愛武道的盛平三子植芝吉祥丸,也在這個時候被盛平要求學習劍道,學的是「卜傳流」的劍術,此後就一直作為盛平研究劍術的對手,並不斷的研究新的技法,結果那些成果就變成目前合氣道中的合氣劍,入身技法的基礎。
成立皇武館之後,由於練習武道的態度十分激烈而且認真異常,故有了「地獄道場」的外號。而且在各方的資助之下,盛平也在東京、大阪等教設立多家道場,名聲也隨之與日俱增。氣、心、體也達到巔峰期。
在皇武館成立之後,被稱為植芝盛平第一高徒、合氣道實戰名家鹽田剛三也在昭和7年進入皇武館向盛平學習武術。
在道場的盛平對學生管教十分嚴格,不論身份高低都一視同,有一次一位警察劍道教練來拜訪盛平,正巧拜盛平為師的前田利侯爵在練武,不久前田利侯爵要離開回家時,盛平卻無意起身送侯爵回去。那位警察劍道教練感到很恐慌的回盛平為何不送侯爵出門。盛平回答說:「您是客人,而他是我的學生。」這個回答讓那位教練十分感動。
嘉納治五郎遣弟子從學合氣道
盛平的武名不久也傳到了柔道開創者 -- 嘉納治五郎先生的耳中,於是在昭和 5 年 (1930 年 )七十歲的治五郎先生來到位於東京目白的合氣道館,觀看盛平演武。看完之後,嘉納治五郎先生感嘆的說道:「此為我心中目中的武道,也就是柔道。」治五郎是以弘觀看法看待也是柔術一支的合氣道,而作如此發言。
不久治五郎先生就派遣講道館的優秀學生到盛平這兒學習合氣道。
治五郎先生寫下這樣的信件給盛平。 「盛平先生大鑒: 弟前曾拜訪,接受厚待,至為感激,是時提過 的選學生授指導之事,今己決定武田二郎、以及望 月稔兩人,均為忠實勤練人物,近日另派永岡秀一 造訪,特為此事拜託,專此懇托,順頌 大安 弟 嘉納治五郎拜 一九三0年十月廿八日」 其中望月稔至今仍有在傳授合氣道,被稱為日本武道界最後的偉人,柔術、劍術、等古武道、現在武道等十八般武藝,共修習達六十段的高手。
另外擁有柔道十段威名的三船久藏,在盛平擔任海軍大學武道教授時,正好也任海軍大學的柔道教授,二人是同事。那時三船十段一直想看看盛平的武技力多次直接拜託都被盛平以合氣道的奧義是秘密,不可以讓別人看為由來拒絕,無法讓三船先生開眼界。最後只好由道場大門的門隙偷看到其光景,據說三船久藏因此得到啟發,因而發明了有名的空氣摔。
柳生新陰流劍術的學習
住在東京的盛平除了成立皇武館這件大事之外,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盛平熱中於學習柳生新陰流劍術這件事。當時指導盛平劍道的是得到柳生嚴周許可的高手--下條小三郎。
當時他們二人常在位於新宿區的柳生道場和皇武館等上課地點踫面。有一天,盛平看到下條小三郎的一個裝竹刀的袋子:「這是柳生流的竹刀袋吧!」並且小心翼翼的把它拿起來,之後盛平就跟著下條小三郎學習柳生流劍術,並且將非得下條三小郎特別允許可不能教授的無刀之位技法教給了盛平。盛平並於有關於「間」(空間、距離)問題向下條小三郎求教。
所謂「間」就是指指自己與對手之間的距離、空間,也就二者的間隔及相對位置。劍道對「間」的解釋是「一足一刀」。雙方的刀下各三尺,二者相距六尺為基準。也就方雙方只要再向前踏一步,就可以揮劍相交的距離。盛平得到這個啟示之後,了解間是要隨著持武器的長短,而有所不同,如果是空手沒有拿武器,那距離就會比有持武器近多了,如果持著杖或是槍,那二者的距離就會相對加長。這一點十分重要,各位同好帶學習合氣道或是其他武術時,也應留意此點才是。
武田惚角再次來訪
那時惚角先生也來到東京,由於下條小三郎住在新宿的十二社,有時候惚角先生會去拜訪下條小三郎,這段時間惚角先生也屢次造訪盛平,但盛平似乎很不想跟他的老師惚角先生踫面,常常在經過下條家者,順便跟下條小三郎說:「明天也不在。」
唯一例外的是,在昭和 6 年 (1931 年 )的 3 到 4 月時,盛平 48歲、惚角先生 71 歲,植芝盛平在皇武館接受武田惚角的御信用手法 84條的指導長達半個多月。
在皇武館道場正面的神棚旁,本來裝著盛平的大東流合氣柔術門人証書,但不久就被取下來。自此之後,師徒二人就相行漸遠,盛平逐漸興起脫離武田大東流合氣柔術,而自行另創門派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