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總教練專文-Keep walking 向前走
發表於 : 週四 2月 06, 2014 6:44 pm
keep walking向前走_馮士家
武術,是一輩子的事。但,功夫什麼時候會上身,則永遠沒有人會知道,時間到了,它自然就來了,也只有這時,才能真正瞭解武術是在練什麼。真實的存在與向前的力量,是武術訓練裏最重要的根本,而這同時也是生命中最深的力量,我們藉武術來鍛鍊著自己。
每到了年底會刋編輯的時間,總是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在這一整年裏,所有的活動安排與課程訓練,是否有照著我們所要追求的路在走著,有那一些活動是不必要的,又有那一些項目是沒有完成或不足的。所以每在會刋的整理時,剛好都成為我們做為工作檢討,與目標訂立的參考,看了每一年的會刋,就知道我們是不是在正確的道路上走著。
經過前些年在國內外的努力與突破,今年(2012)可以說是我們最忙碌,但也最有收獲的一年。
在合氣道的部份,除了固定每月一次的有段者研習班開始與 陳永隆老師的道場一起進行外,也開始與台北協進會做技術上的交流,這可以說是台灣合氣道在分裂後,中部到北部共同指導交流的第一次,或許也可以說是時間成熟了吧,自然就在一起了。而在國際研習的部份,從山形縣第43回合氣道研習、IAF第11回國際合氣道研習到關島與北京等合氣道交流,都是很大的突破點,這也表示我們在國際合氣道的部份,已經打開了這道門,未來要更努力的,就是在技法與觀念的部份,能與國際同步的進步著,當然,也必須同時發展屬於台灣自己系統特色的合氣道,並培養出一個國際師範來,這才能說台灣的合氣道已臻成熟。
在少林拳裏,8月份參與的「北京傳統武術交流大會」,在三千多人參與的盛大規模下,著實讓人感到他們對武術的用心與努力。尤其在這將近十年來,中國已不在新武術的框架上走,而是走回傳統,試著從抬面下默默的搜集資料與練習,到現在大規模的鑽研、推廣與領導發展並已有相當的成績出來,這實在是讓在台灣的我們感到很慚愧,因為台灣練武的人,大都只能靠著在工作之餘的時間裏,多少的練著或鑽研著,能不將師父教的東西丟掉就不錯了,對於要如何發展也就不敢多想了。想當年,台灣可以隨時派出人到世界各地教拳;而現在,還能站在世界武壇上的不知還能有幾人?或許,這也正是我們這一輩人要努力的目標與方向。
在太極拳的交流裏,9月份參加由陳取寬老師與文化大學國術系所舉辦的「如魚太極論壇」,在這場研習裏,有拳理說明也有實作練習,很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楊家太極拳味道與訓練模式,雖然說著一樣的太極術語,但解釋起來可有著天南地北的差異,尤其在立身中正的身法要求上最為明顯,另一最大差異則是保持向前的意念,如魚的做法是重心保持在後腳,二個核心觀念上的差異,讓我們非常的不習慣,但從此更可看出傳統武術的精彩之處:一樣的拳種、相同拳理,竟可練出這麼大的不同,卻同樣都能逹到武術強生健體,剋敵制勝的目的。
至於其他活動部份,除了例行性的比賽或活動外,較特別的就是由台灣拳頭會在台南麻豆所舉辦的「台灣拳頭交流大會」、台中市南區體育會所舉辦的「全國武術博覽會」與善德武術協會所舉辦的「全國傳統武術交流大會」。這三場的武術活動,都是在今年第一次的舉辦,而且不約而同的都是以演武為出發,為武術提供真正的舞台,也讓各家拳種能以真正傳統武術的力量與韻味來演示著,而不是像現在的比賽般,純以幾個人的評分來決定名次,勝負均無法讓武術的推廣與傳承得到有效的發展。因此只要有以演武交流為目的的活動,我們大都會很支持,也會儘量鼓勵大家參加。
在武術的訓練上,各課程系統在這一二年裏,也都已進入更深層的高階功法訓練,如太極以纏絲、開合與閃轉騰挪等為訓練重點;少林拳是以拳套拆解與橋手、散手對練為主;合氣道則以合氣劍、杖的手法與身法為延伸發展,三者都在功力強化與實戰應用上同步進行著。進入這一個階段,也才代表武少林真正進入武術的完整訓練系統,再接下來要更努力的,就是培養下一代能獨立的教練群來,武少林的傳承系統才能被建立起來。當然,這都是需要長期持續的累積與浸潤才有辦法成就的,但也只有這樣,所培養出來的人,那份功底可就不一般了。
跨出家門,走向世界,是一條必須的道路,經歷十年以上的沉潛與訓練,再接下來的十年,就是走向國際與課程系統理論化,這是我們在武少林十週年裏所訂下的目標。轉眼間,第二個十年也已進入第四個年頭,除了持續已有成績的國際化路線外,明年,我們也將開始展開「武少林影像資料庫計劃」,希望利用三年的時間,分別將少林拳、太極拳與合氣道的拳術與技法動作拍攝下來,並將其中的動作原理與應用變化整理分析出來,以使未來學習武術之人,能有更精確的道路來依循著,同時也能使將中華傳統武術更完整的保留下來。
路一步一步的在走著,我們不求快,但也不會在原地待著;持續的向前走,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的。
*同步刊登於2013年武少林會刊
武術,是一輩子的事。但,功夫什麼時候會上身,則永遠沒有人會知道,時間到了,它自然就來了,也只有這時,才能真正瞭解武術是在練什麼。真實的存在與向前的力量,是武術訓練裏最重要的根本,而這同時也是生命中最深的力量,我們藉武術來鍛鍊著自己。
每到了年底會刋編輯的時間,總是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在這一整年裏,所有的活動安排與課程訓練,是否有照著我們所要追求的路在走著,有那一些活動是不必要的,又有那一些項目是沒有完成或不足的。所以每在會刋的整理時,剛好都成為我們做為工作檢討,與目標訂立的參考,看了每一年的會刋,就知道我們是不是在正確的道路上走著。
經過前些年在國內外的努力與突破,今年(2012)可以說是我們最忙碌,但也最有收獲的一年。
在合氣道的部份,除了固定每月一次的有段者研習班開始與 陳永隆老師的道場一起進行外,也開始與台北協進會做技術上的交流,這可以說是台灣合氣道在分裂後,中部到北部共同指導交流的第一次,或許也可以說是時間成熟了吧,自然就在一起了。而在國際研習的部份,從山形縣第43回合氣道研習、IAF第11回國際合氣道研習到關島與北京等合氣道交流,都是很大的突破點,這也表示我們在國際合氣道的部份,已經打開了這道門,未來要更努力的,就是在技法與觀念的部份,能與國際同步的進步著,當然,也必須同時發展屬於台灣自己系統特色的合氣道,並培養出一個國際師範來,這才能說台灣的合氣道已臻成熟。
在少林拳裏,8月份參與的「北京傳統武術交流大會」,在三千多人參與的盛大規模下,著實讓人感到他們對武術的用心與努力。尤其在這將近十年來,中國已不在新武術的框架上走,而是走回傳統,試著從抬面下默默的搜集資料與練習,到現在大規模的鑽研、推廣與領導發展並已有相當的成績出來,這實在是讓在台灣的我們感到很慚愧,因為台灣練武的人,大都只能靠著在工作之餘的時間裏,多少的練著或鑽研著,能不將師父教的東西丟掉就不錯了,對於要如何發展也就不敢多想了。想當年,台灣可以隨時派出人到世界各地教拳;而現在,還能站在世界武壇上的不知還能有幾人?或許,這也正是我們這一輩人要努力的目標與方向。
在太極拳的交流裏,9月份參加由陳取寬老師與文化大學國術系所舉辦的「如魚太極論壇」,在這場研習裏,有拳理說明也有實作練習,很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楊家太極拳味道與訓練模式,雖然說著一樣的太極術語,但解釋起來可有著天南地北的差異,尤其在立身中正的身法要求上最為明顯,另一最大差異則是保持向前的意念,如魚的做法是重心保持在後腳,二個核心觀念上的差異,讓我們非常的不習慣,但從此更可看出傳統武術的精彩之處:一樣的拳種、相同拳理,竟可練出這麼大的不同,卻同樣都能逹到武術強生健體,剋敵制勝的目的。
至於其他活動部份,除了例行性的比賽或活動外,較特別的就是由台灣拳頭會在台南麻豆所舉辦的「台灣拳頭交流大會」、台中市南區體育會所舉辦的「全國武術博覽會」與善德武術協會所舉辦的「全國傳統武術交流大會」。這三場的武術活動,都是在今年第一次的舉辦,而且不約而同的都是以演武為出發,為武術提供真正的舞台,也讓各家拳種能以真正傳統武術的力量與韻味來演示著,而不是像現在的比賽般,純以幾個人的評分來決定名次,勝負均無法讓武術的推廣與傳承得到有效的發展。因此只要有以演武交流為目的的活動,我們大都會很支持,也會儘量鼓勵大家參加。
在武術的訓練上,各課程系統在這一二年裏,也都已進入更深層的高階功法訓練,如太極以纏絲、開合與閃轉騰挪等為訓練重點;少林拳是以拳套拆解與橋手、散手對練為主;合氣道則以合氣劍、杖的手法與身法為延伸發展,三者都在功力強化與實戰應用上同步進行著。進入這一個階段,也才代表武少林真正進入武術的完整訓練系統,再接下來要更努力的,就是培養下一代能獨立的教練群來,武少林的傳承系統才能被建立起來。當然,這都是需要長期持續的累積與浸潤才有辦法成就的,但也只有這樣,所培養出來的人,那份功底可就不一般了。
跨出家門,走向世界,是一條必須的道路,經歷十年以上的沉潛與訓練,再接下來的十年,就是走向國際與課程系統理論化,這是我們在武少林十週年裏所訂下的目標。轉眼間,第二個十年也已進入第四個年頭,除了持續已有成績的國際化路線外,明年,我們也將開始展開「武少林影像資料庫計劃」,希望利用三年的時間,分別將少林拳、太極拳與合氣道的拳術與技法動作拍攝下來,並將其中的動作原理與應用變化整理分析出來,以使未來學習武術之人,能有更精確的道路來依循著,同時也能使將中華傳統武術更完整的保留下來。
路一步一步的在走著,我們不求快,但也不會在原地待著;持續的向前走,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的。
*同步刊登於2013年武少林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