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合氣道,是在五專二年級的時候,同學剛好在學習,也就跟著去看了一下,不過沒練多久就因為其它雜事而停止練習,真正開始練習,是在八十九年七月開始的,練了大約九個月,也從級外升到了四級,因為升學的關係,不得不停止練習,那時候的練習大都著重在招式的練習,也就是形的部分,所以當時對於合氣道的練習,一直認為是以某個對方不容易使力的角度或說台語的"勢",讓對方不好施力,進而做到破勢,接著控制對方,對於合氣及合力的認識相當的少,也沒辦法理解呼吸力的東西,不過,對於基本動作的練習,相信對於現在的學習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合氣道在開祖植芝盛平的心中是個包容性非常大的一個武道,有武技、有哲理、有宗教、更有悲天憫人慈愛仁和的武術。在合氣道的世界裡沒有勝負。因為有勝負就會遺恨。所以不能有爭鬥。表現在武技上'制敵而不傷敵、傷敵而不取命。當然在施術過程中。還是要以本身的安全為優先。如此綜合考量之下。開祖窮畢生之精力研創合氣道技法。在開祖一生中修習無數的武技。殺敵、傷敵、一擊致命。俯拾皆是。然而在開祖晚年時。皆捨棄不用。以大自然為師。形成致中謙和、融合圓滿的合氣道。
曾經在文章上看過,也聽馮老師在課堂上提到下面一段故事:植芝盛平常在比完武時,坐在樹下休息時,突然天旋地轉眼前一片昏暗,接著有無數道光線由天而射向地面,地面也噴出黃金般閃閃之氣,剎那間籠罩著他的全身,他感覺到身體好像一下子成了黃金之體一般。頓時全身輕鬆變大,充滿天地之間,感受到與天地自然而然的合為一體,此刻感動得留下淚來。植芝盛平回憶當時情境說:「我突然感覺到,『武道的根源系神的愛,是萬物有愛的精神』,使我歡喜之淚不斷流滿臉頰」。地球全體為吾家,日月星辰如吾物,不再重視眼前的地位、名利、財寶,更不想戰勝任何事務,放棄了一切慾望。至此之後,他開悟到:「武術並非擊倒對手,或用武力破壞世界,真正的武道是調和太空,使森羅萬象做正確的生產和孕育」。這種頓悟武道的根源是來自神之愛-「愛護萬物的精神」,正是植芝盛平八個字形容的武道觀:『不爭不鬥,順乎自然』。這種喜極而泣的體驗,是後繼者賦予「合氣道」是創造生命的意義同義字。
合氣道的技法皆是應用「圓的原理」來完成,所以,圓是合氣道技法的妙處,以其化解攻擊的動作,並可適用於任何方面,避免正面衝突,在心理上亦不產生抗衡的意念,這就是所謂的包容。若將此觀點移用於日常生活的修養上,可使人際關係更加圓滿和諧。在合氣道的對招中,用很平順的方式引導對方的攻擊,在求自保且又不傷害人,只需將對方的攻擊瓦解,相信不下幾次,對方拿你沒輒,應該也不會賴著臉皮的死纏爛打,這種給予對方自尊的防衛武術,正是合氣道的精神所在,也就是愛的武術。
在練習中,馮老師一直強調,在合氣道的練習中,不只是要控制對方,更要保護對方,不讓對方受傷,這就是愛的表現,而在練習當中,要能夠去合對方的力,能夠合對方的氣,進而做到入身,這就是包容的表現。
在練習比賽時,更體會到愛與包容重要,練習比賽不只是在訓練二個人的技法,也是在訓練二個人的互動以及應對,在練習中一定會有意見相左的地方,一個人覺得,技法應該怎樣做最好,但另一個人不一定會是一樣的想法,二個人如何取得平衡點,就是在訓練二個人的包容心,而在整個比賽練習過程中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彼此包容跟靜下心來體會的重要,也因此跟對手培養出良好的默契,更成為生活上的好朋友,在生活的各個層面更是擁有彼此的關懷與愛,常常彼此幫助生活的點點滴滴。
這一段時間,在風城的學習,得到一些與過去不同的練習方式,像是呼吸力的養成法,以及自由技法的練習,在觀念上也從之前的形的部分提升到氣的部分,雖然還是沒辦法理解,在學習上也還無法體會氣的流動以及合氣的方法,不過在概念上以及練習上朝著這方面去努力。在合氣及合力方面,要先學習到如果順著對方力的方向,甚至能引導對方,讓對方含著,抓著又像沒抓到的感覺,使對方想要往前去抓,而能做到帶動對方。在呼吸力方面,以坐姿呼吸力養成為基礎,先能氣張,而後能讓氣流動,放出去,就像一條水管或河流一樣,只要水流夠大,想要把水管捏住,或是有石頭掉進河流,也沒辦法阻止水流停下來。
隨著級數的增加,希望能在技術上能有所成長,也希望能在平常以及比賽的練習中,能將技法練純熟,而在自由技法中,能夠做到以身法為主,使技法在身法的帶動下自然產生,並能將呼吸力的觀念帶入,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在心境上,能夠讓自己的心更為強壯,進而在待人處事上,能做到不爭不鬥,天人合一的境界。雖然路還很長,只要一直努力下去,一定能達到對自己的期許。
2006年 在合氣道中發現愛與包容_新竹合氣道場_蘇威霖
武少林合氣道場心得分享區
前往
- 武少林活動公告區
- ↳ 總教練專文
- ↳ 關於武少林
- ↳ 少林專欄
- ↳ 合氣道專欄
- ↳ 武少林活動記錄
- ↳ 武術隨想
- ↳ 武少林資訊
- ↳ 武少林活動公告
- ↳ 武少林行事曆
- ↳ 武少林大事紀
- ↳ 武少林活動故事
- ↳ 劇團演出記錄
- ↳ 比賽研習公告
- ↳ 武術新聞專區
- ↳ 訪客留言
- 合氣道專區
- ↳ 武少林合氣道專區
- ↳ 合氣道筆記
- ↳ 基本動作與觀念
- ↳ 合氣道防身應用技術
- ↳ 合氣道研究
- ↳ 國際段位資訊
- ↳ 合氣道晉段論文
- ↳ 合氣道研討會專區
- ↳ 道祖語錄
- ↳ TOTAL AIKIDO
- ↳ 合氣道技術討論區
- ↳ 合氣道經典文章、人物
- ↳ 合氣道心得
- 太極拳專區
- ↳ 羅漢功
- ↳ 太極推手
- ↳ 太極劍
- ↳ 太極散手
- ↳ 太極桿
- ↳ 武少林太極拳專區
- ↳ 陳景俊太極筆記
- ↳ 太極拳理討論
- ↳ 太極拳經典文章
- ↳ 太極拳技術討論區
- ↳ 太極拳學習心得分享
- ↳ 形意八卦專區
- ↳ 形意拳資料
- ↳ 八卦掌資料
- ↳ 形意拳技術討論區
- ↳ 八卦掌技術討論區
- 少林拳專區
- ↳ 工字伏虎拳
- ↳ 豹形拳
- ↳ 鶴形拳
- ↳ 蛇形拳
- ↳ 遊龍刀
- ↳ 燕青刀
- ↳ 崩步
- ↳ 復興拳
- ↳ 少林拳經典文章
- ↳ 少林拳技術討論區
- ↳ 北少林長拳
- ↳ 螳螂拳
- ↳ 孫臏拳
- ↳ 洪拳
- ↳ 其他少林拳術
- ↳ 少林拳譜、拳經、器械譜、歌訣
- ↳ 少林器械拳譜、歌訣
- ↳ 少林拳學習心得分享
- ↳ 武術隨筆_陳奕廷
- ↳ 武林傳奇
- ↳ 傳奇人物
- ↳ 武林拳術
- ↳ 武林典故
- ↳ 武術影片欣賞
- ↳ 練功專區
- 蹲潛武術劇團
- ↳ 團員留言板
- ↳ 表演暨排練
- ↳ 排練記錄
- ↳ 網站工作
- ↳ 劇團演出劇照
- ↳ 學會活動照片
- ↳ 武少林影片分享
- ↳ 道場練功照片
- ↳ 理監事照片
- ↳ 合氣道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