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來源眾說紛紜,有人稱為唐代之『先天拳』、『後天法式』、宋之『小九天』乃太極拳之始祖,根據清初黃百家於《內家拳法》所說乃再傳至明初張三丰手中再添加腿法以豐富其內容,之後再轉而傳至明代西安人王宗岳,自此之後太極拳始分南北二家,南為溫州陳州同,北為河南蔣發。惜南派太極拳已逐漸失傳;之後相傳河南蔣發傳予陳家溝第十四代傳人陳長興,再由陳家溝慢慢再向外傳出。故今多稱陳家溝為太極之發源地。
太極拳十分強調神意氣的重要性,以此引領全身運動。技擊手法上以走弧線的動作居多,運用掤、履、擠、按、採、列、肘、靠等八種勁法;透過聽勁察知對方之勁力、方向與重心,借對方的力量以合適之法將對方連根拔起。 在練習時多以推手(陳家溝古稱『葛手』)訓練聽勁、化勁、拿勁、發勁等,從而掌握太極拳應用的方法。
各家太極之簡介:
陳式太極,相傳為陳長興(1771~1853)學自蔣發,亦有一說為陳家溝第九代傳人陳王庭所創。至陳發科(1887~1957)的拳架再而發展成今之陳式太極拳。其有二路拳,第一路老架柔多剛少,第二路炮捶則剛多柔少、動作疾走,其他內容有單劍、單刀、春秋大刀、槍等。以纏絲勁、彈抖勁等為主。
楊式太極,為楊露禪(1799~1872)學自陳長興,之後在北京瑞王府教授太極拳,並曾擔任清軍神技營總教習,再傳予其子楊班侯、楊健侯、楊少侯。今之楊式太極拳架乃由楊澄甫(1883~1936,楊健侯之子)發展而成的。楊式太極拳架舒展,動作柔和,其他內容有楊式太極刀、楊式太極劍、太極抖杆等。
宋式太極,相傳為宋遠橋學自張三丰,之後家傳至第十七代孫宋書銘。宋氏有家傳之太極拳譜《宋譜》,於民國初年曾被廣泛傳抄。宋式太極其四十二勢,其名與今之太極拳大同小異。惜無後人承其家學。
趙堡太極,乃由陳式太極傳人陳清萍後遷入趙堡鎮所傳之趙堡架而成,傳至李景燄再加上忽雷架。趙堡太極比較剛猛,動作疾快。
武式太極,乃由武禹襄之拳架發展而成的。武禹襄先學自楊露禪,再改從趙堡鎮陳清萍習拳。武式太極拳架適中,鬆靜含蓄,講究開合隱現。
吳式太極,為全佑(1834~1902,蒙族人)學自楊露禪,再傳予其子吳鑑泉(1870~1942,蒙族人,冠漢姓吳)。今之吳式太極拳架乃由吳鑑泉之拳架發展而成。吳式太極拳剛柔並濟,輕靈圓活,純任自然;內容有:吳式太極拳、太極快拳、太極刀、太極劍、太極槍等。
孫式太極,乃由孫祿堂之拳架發展而成。孫式太極拳架小巧圓活,動作敏捷,開合分明,並有形意拳、八卦掌之韻味。
鄭式太極,為鄭曼青(五絕老人)學自楊露禪。
太極拳
前往
- 武少林活動公告區
- ↳ 總教練專文
- ↳ 關於武少林
- ↳ 少林專欄
- ↳ 合氣道專欄
- ↳ 武少林活動記錄
- ↳ 武術隨想
- ↳ 武少林資訊
- ↳ 武少林活動公告
- ↳ 武少林行事曆
- ↳ 武少林大事紀
- ↳ 武少林活動故事
- ↳ 劇團演出記錄
- ↳ 比賽研習公告
- ↳ 武術新聞專區
- ↳ 訪客留言
- 合氣道專區
- ↳ 武少林合氣道專區
- ↳ 合氣道筆記
- ↳ 基本動作與觀念
- ↳ 合氣道防身應用技術
- ↳ 合氣道研究
- ↳ 國際段位資訊
- ↳ 合氣道晉段論文
- ↳ 合氣道研討會專區
- ↳ 道祖語錄
- ↳ TOTAL AIKIDO
- ↳ 合氣道技術討論區
- ↳ 合氣道經典文章、人物
- ↳ 合氣道心得
- 太極拳專區
- ↳ 羅漢功
- ↳ 太極推手
- ↳ 太極劍
- ↳ 太極散手
- ↳ 太極桿
- ↳ 武少林太極拳專區
- ↳ 陳景俊太極筆記
- ↳ 太極拳理討論
- ↳ 太極拳經典文章
- ↳ 太極拳技術討論區
- ↳ 太極拳學習心得分享
- ↳ 形意八卦專區
- ↳ 形意拳資料
- ↳ 八卦掌資料
- ↳ 形意拳技術討論區
- ↳ 八卦掌技術討論區
- 少林拳專區
- ↳ 工字伏虎拳
- ↳ 豹形拳
- ↳ 鶴形拳
- ↳ 蛇形拳
- ↳ 遊龍刀
- ↳ 燕青刀
- ↳ 崩步
- ↳ 復興拳
- ↳ 少林拳經典文章
- ↳ 少林拳技術討論區
- ↳ 北少林長拳
- ↳ 螳螂拳
- ↳ 孫臏拳
- ↳ 洪拳
- ↳ 其他少林拳術
- ↳ 少林拳譜、拳經、器械譜、歌訣
- ↳ 少林器械拳譜、歌訣
- ↳ 少林拳學習心得分享
- ↳ 武術隨筆_陳奕廷
- ↳ 武林傳奇
- ↳ 傳奇人物
- ↳ 武林拳術
- ↳ 武林典故
- ↳ 武術影片欣賞
- ↳ 練功專區
- 蹲潛武術劇團
- ↳ 團員留言板
- ↳ 表演暨排練
- ↳ 排練記錄
- ↳ 網站工作
- ↳ 劇團演出劇照
- ↳ 學會活動照片
- ↳ 武少林影片分享
- ↳ 道場練功照片
- ↳ 理監事照片
- ↳ 合氣道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