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_武少林-合氣杖應用技術研討會_台北道場_鄧源昌

武少林合氣道場心得分享區
回覆文章
michelle
道場長
文章: 3073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31, 2007 12:07 am
來自: 台灣台中

2015年_武少林-合氣杖應用技術研討會_台北道場_鄧源昌

文章 michelle »

20150607合氣杖研討.JPG
  在合氣道武器訓練中,杖為很重要之一環。而自己於高中階段學習國術時,曾接觸過木棍類武器,該時雖對杖略有聽聞,但因緣際會多針對棍法進行修習,對杖之了解一無所知。進入合氣道領域後,在段外的訓練也多集中於體術,進階則為合氣劍,甚少於杖術著墨。直至升二段前夕才開始接觸基本杖操,但由於不甚明白杖之使用原理,故只能透過觀摩老師演練而多加體會。僅管如此,本著源於高中對木棍類武器的熱情,最終仍於升段考試中演示出一套仍屬美觀的基本杖操,只是自己對裡面的內涵是不懂的。當然,也漸漸失去練習的熱情,而流於應付考試之用。有意無意,在武少林合氣道場得知了馮士家老師要舉辦合氣杖的研修會,但因為舉辦地點較為遙遠,是有一點怯步的,但為了探索杖與自己身體之間的奧密,以及受同袍好友 賴彥錕的熱血影響,就毅然決然的參與本次的研修會。

  這次的研修會,在還沒正式上課前就已經讓我對課程產生許多好奇心,其中最特殊的是將長棍引入合氣杖訓練模式,那時的我其實心中有無限疑惑,這兩種兵器是要怎麼結合在一起,而且還要遠從中壢把這根長棍背至台中,光想就累。但是,這些疑惑與心靈疲勞在開訓日皆得到了解答。課程開始時,不是直接從基本杖操開始教學,而是從如何與自己的杖與棍做好朋友開始。而跟棍杖做好朋友的方式,則是不斷的做滑把、轉把、調把等基本動作,熟悉棍或杖的長度,使其成為身體的一部分,並自在的使用。也讓我回想起以前練棍的光陰,學長也是說每天都要把棍拿起來把玩,甚至讓棍陪在自己的身邊,提升熟稔度。除了與棍杖做好朋友以外,為了讓棍杖相信自己有資格成為他的好朋友,當然,功力(控制力)就是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故前述動作則不能使用一般的合氣杖長度來完成,而是使用接近人身高的白蠟桿來完成,來強化自己的腕力與身體控制力,並於訓練過程中感受杖與肌肉旋轉伸長的感覺,與其深交。

  而杖的基本使用要點為旋轉,進一步之基本杖操訓練則處處皆可看到旋轉的存在。但旋轉力不能發散,而是有集中扭轉的概念。以前的我,旋轉力概念幾乎沒有出現在我的記憶中,更別談體會了。馮老師為了讓大家更能深刻體會旋轉力,則全程杖操以及單招對練皆使用長白蠟桿進行訓練,透過放大版之杖增加旋轉力,讓練習的人更能體會旋轉力為何物。但往往單人練習還是無法深刻體會旋轉力實際的感受,故亦安排對練,而老師親身於對練中展示旋轉力,讓我直接用身體去感受己棍受旋轉力引致之身體連動反應,與直進直出之推或拉的反應差異甚大。除此之外,身體穩定性與協調性也是杖訓練之重要一環。體術中強調的一重身、二重身、三個向前的力量及相關身體使用知識仍然是存在的,老師也會來測試我們是否有整合全身來維持杖的穩定,還是只有手在支撐。身體協調性部分,以往自己持杖的左右手只會一起行動,而失去杖的特色,也就是靈活。而老師亦傳達杖的使用細節,即手的使用是可有先後順序,其中又以後手為啟動,前手為輔助,在對練中更能體會此重要性,同時也讓自己了解槓桿原理的實務操作,強化了自己對身體操作的了解與控制力。

  基本杖招式剖析部分,原先自己練習常有部分招式無法正確出力,導致身體與杖一直呈現分離的狀態,雖有個可看的外形,但是卻不踏實。而經老師的解釋,才發現各個招式皆有許多細節藏於其中,除了部分招式透過對練闡述其要點外,其餘有疑問的招式如八字打,以前總是以國術的棍花帶過,但裡面實際含有身法、隔擋、壓杖等細節;正面打系列則比照劍的方式;回旋打則需有以杖形成保護面的概念。以上觀念的解說,使自己的基本杖注入不同的意念,變得更有生命力。

  由於在持杖狀態,可能己身之杖會被他人控制,此時則需反奪杖的技術讓對手轉為劣勢。本次在此部份著墨甚多,例如逆單手抓系列、順單手抓、雙手抓逆半身與順半身系列之四方、入身、迴轉、一教等技法。雖然變化甚多,讓人眼花撩亂,但也發現這些技法能做成功的原因其實仍建立於以前體術之觀念上,仍需與受者建立連結、誘導其破勢,進而摔對手,只是以前與受者接觸是直接用手,而現在則用武器接觸來完成動作。說的簡單,但因為自己基本功不佳,在練反奪杖時上手很慢,但經老師闡述反奪杖的操作原理,從一開始的與對手連結,至各種狀況下對應之帶動方向,並加入前述基本杖操的觀念,讓原本毫無概念的我,從生疏無感慢慢轉變成有感覺,覺得用杖控制對手是真的可行。而老師常說練杖需能應用於體術之中,才能稱作合氣杖,老師亦讓我們比對雙手抓之杖術與體術技法之差異,試圖體會體術中使用旋轉力的感覺,但發現自己在體術接手時就崩潰了,無法做一個好的聯結。而沒有成功的連結,將導致後面的技法難以執行,此舉更提醒自己還有許多功夫要練。

  而有時會有空手遭遇杖攻擊的狀態,此時奪杖之技術因應而生,而奪杖與前五堂課之基本杖操與反奪杖訓練為互相連結對應。但由於受方以杖攻擊,使取方入身不易,稍有不慎則被擊敗收場,故觀察受方出擊狀態則為奪杖成功與否的關鍵。而觀察需直視受方眼神,感受杖之運動軌跡,並隨其後出手或入身,才得以阻斷受方之杖攻勢。若緊盯杖之運動軌跡,往往則受杖擊之苦。在做奪杖之舉時,往往受方可能有許多反應,但正確的反應可同時控制取方之部分肢體結構,使取方可完成指定技法,也同時保護受方的安全;若有些錯誤的反應如脫手,因而開啟新空門,使得取方有多種選擇性攻擊,則增加受方的風險。反之亦然,受方亦可在取方控制未完備之情形下,反擊對手。此取方與受方之動態平衡存於合氣道之各種技法之中,需要多加思考、實練、增加反應,才能使此概念於技法中自然流露出來。

  雖然自己學習曲線很緩,技術上無法在短短的研修中改善很多,回家後也無法常常練習。但是每次上完課必記錄其上課內容與心法,先從自己的觀念改變開始,再慢慢影響至全部。而本次研修讓我體會到一根杖不只是拿來攻擊、防守的工具,也是一個與自己對話的時機,更是一個可讓自己與對手溝通的橋梁。也讓我深深體會演武外觀看起來樣貌相似,但內藏的玄機是多到數不清,在此十分感謝馮老師的指導,後進將秉記教誨,繼續努力。
回覆文章

回到「合氣道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