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金谷弘毅 師範(Kanaya sensei)不同層次的合氣道體驗 ~
在武少林裏,合氣道有三個訓練層次:強化自己、忘掉自我、忘掉對手。
在這次為期兩天的深圳合氣道研習中,被師範叫到場上當受方(Uke)的時候,感受到和以前當受方完全不同的體驗。第一,我被師範引導走了,一舉一動都是被他牽引住。第二,是輕柔的動作,毫不刻意,但卻又是有效地合氣道技法。即便在當下我還無法立刻理解是什麼合氣道技法,但的感受是他的心是忘掉自己,而且整個人融入合氣道裡面了。因此,此時我就在思考忘掉自我是甚麼樣的狀態?而忘掉對手又是甚麼樣的狀態?
對於學習合氣道的第一步,強化自己,經由功力上的訓練與技法的練習,讓自己身體的本質提升,當身體具備一定的體能與力量的掌握時,便能有效的施展合氣道的技法。過去一年,在武少林道場的基本功練習中,發現自己對於身上肌肉的掌握度越來越清楚,雖然體能上還沒能到達標準,但有感受到自己的體能有一定程度的強化。
在強化自己的前提下,下一個階段就是忘掉自我。我認為這個狀態是,整個人融入合氣道技法的過程中,進入一種”心流”的一種狀態,全神專注於合氣道技法,忘掉自己,也忘掉時間。我在這次的深圳研習中,深刻地感受到師範那種專注的神情,一旦開始了合氣道的課程,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合氣道。
而最後的一個層次是忘掉對手,在專注於合氣道之後,能否讓自己忘掉對手?從師範的技法轉變是忘掉對手的徵兆之一,可以觀察到師範沒有一次的動作是相同的,但每一個動作又包含了所有的合氣道原理,具備合氣道完整觀念與經驗的人便能看出其中的技法原理。第二個徵兆就是師範的一舉一動影響了受方,代表已經達到我一人舞天地亦舞的境界。
對於合氣道的所有技法,我們都找得到體術和劍操與杖操關係,而這次師範所熟悉的是體術與杖操。我最深刻的體會是入身摔和天地摔,在以往的練習中,被做入身摔的過程我總是感受到很強烈的壓迫感,一旦沒做好受身(Ukemi),就是準備被摔得很慘,但在被師範做入身過程中,我卻是不斷的被引導著,直到摔到,過程中是非常的柔和。而這兩隻技法的過程與杖操的滑把和翻杖觀念是相同的,而師範也不斷用杖操旋轉的觀念去做技法。其實到後來,所有的技法,不管是順抓、逆抓、一教或二教等等,師範都是用杖的觀念去做。此時我想到的"英雄"電影裡面提到的劍的三個層次:
第一:人劍合一,人即是劍,劍即是人。
第二:劍在心中,即便手中無劍,還是能用劍氣殺敵於千里之外。
第三:手中無劍,心中亦無劍,不殺,和平,包容一切。
雖然我不知道師範心裡面到底有沒有杖或是劍,但至少師範已經做到了人杖合一,而在技法施展的過程中,忘掉所有事物,每個移動都是影響受方,直到受方自然摔倒。
最後,在這次的研習心得中,我最大的疑惑就是何謂”放鬆”?
以這次的研習為例,遇到一位對手,他一直說我沒有放鬆,而我怎麼做也做不動,直到某個當下,力量的方向正確後,又非常輕易地做好技法,很明顯對方有對於動作的特定方向進行配合並做受身,嘗試錯誤的機會都沒有。以我個人過去的定義,要放鬆,是經過大量的練習與努力,所達成的熟悉狀態,因為長久的練習,習慣了,才能放鬆,因為對動作的所有方向出力過,知道最適當的出力點,才能放鬆。
在合氣道技法中如何放鬆?我有兩個心得:
第一:在受方比取方熟悉技法的情況下,受方能夠試著引導取方做正確的動作,引導取方放鬆。但這只是因為技法的動作是正確,而非真正的放鬆。
第二:在大量的練習之中,自己的動作變成非常熟悉的狀態,而在做技法的同時,因為熟悉了,所以放鬆。
因此我覺得在上課的同時要求放鬆是不合理的,而且也不存在自己的動作可以控制放不放鬆,只有動作正不正確和動作熟不熟悉而已。有鑑於自己功力還在訓練中,還處在強化自己的階段,而且也只有在強化自己的階段,才會遇到”放鬆”的問題。在這次的研習中,我學習到最深刻的就是體驗了高層次的合氣道技法,所謂天人合一,就是師範的狀態。而也知道最高的境界和層次在哪邊,更了解自己在合氣道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和訓練,才能到達那樣的階段。在此,也非常感謝馮老師在課後,對我的解釋與指導,讓我在研習過後能夠更清楚瞭解研習所學習的各種技法。
2014年_深圳合氣道研習心得_新竹道場_賴彥錕
武少林合氣道場心得分享區
前往
- 武少林活動公告區
- ↳ 總教練專文
- ↳ 關於武少林
- ↳ 少林專欄
- ↳ 合氣道專欄
- ↳ 武少林活動記錄
- ↳ 武術隨想
- ↳ 武少林資訊
- ↳ 武少林活動公告
- ↳ 武少林行事曆
- ↳ 武少林大事紀
- ↳ 武少林活動故事
- ↳ 劇團演出記錄
- ↳ 比賽研習公告
- ↳ 武術新聞專區
- ↳ 訪客留言
- 合氣道專區
- ↳ 武少林合氣道專區
- ↳ 合氣道筆記
- ↳ 基本動作與觀念
- ↳ 合氣道防身應用技術
- ↳ 合氣道研究
- ↳ 國際段位資訊
- ↳ 合氣道晉段論文
- ↳ 合氣道研討會專區
- ↳ 道祖語錄
- ↳ TOTAL AIKIDO
- ↳ 合氣道技術討論區
- ↳ 合氣道經典文章、人物
- ↳ 合氣道心得
- 太極拳專區
- ↳ 羅漢功
- ↳ 太極推手
- ↳ 太極劍
- ↳ 太極散手
- ↳ 太極桿
- ↳ 武少林太極拳專區
- ↳ 陳景俊太極筆記
- ↳ 太極拳理討論
- ↳ 太極拳經典文章
- ↳ 太極拳技術討論區
- ↳ 太極拳學習心得分享
- ↳ 形意八卦專區
- ↳ 形意拳資料
- ↳ 八卦掌資料
- ↳ 形意拳技術討論區
- ↳ 八卦掌技術討論區
- 少林拳專區
- ↳ 工字伏虎拳
- ↳ 豹形拳
- ↳ 鶴形拳
- ↳ 蛇形拳
- ↳ 遊龍刀
- ↳ 燕青刀
- ↳ 崩步
- ↳ 復興拳
- ↳ 少林拳經典文章
- ↳ 少林拳技術討論區
- ↳ 北少林長拳
- ↳ 螳螂拳
- ↳ 孫臏拳
- ↳ 洪拳
- ↳ 其他少林拳術
- ↳ 少林拳譜、拳經、器械譜、歌訣
- ↳ 少林器械拳譜、歌訣
- ↳ 少林拳學習心得分享
- ↳ 武術隨筆_陳奕廷
- ↳ 武林傳奇
- ↳ 傳奇人物
- ↳ 武林拳術
- ↳ 武林典故
- ↳ 武術影片欣賞
- ↳ 練功專區
- 蹲潛武術劇團
- ↳ 團員留言板
- ↳ 表演暨排練
- ↳ 排練記錄
- ↳ 網站工作
- ↳ 劇團演出劇照
- ↳ 學會活動照片
- ↳ 武少林影片分享
- ↳ 道場練功照片
- ↳ 理監事照片
- ↳ 合氣道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