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洪家拳

回覆文章
michelle
道場長
文章: 3073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31, 2007 12:07 am
來自: 台灣台中

南少林洪家拳

文章 michelle »

  中國的武術項目林林總總,各有其特殊性及價值性,而洪拳一脈拳術,其分布於南方流域,由於流傳廣遠,學習者甚多,故已成為南方拳術的代表之一,所謂南拳北腿其中的南拳既是以其為象徵的簡稱,而洪拳之對於整個歷史文化的演變,又有其特殊的神話及幫會、革命等的色彩,也讓它的存在更有別於一般的拳術。

  在中國南方,拳術的淵源皆傳說於宗廟,尤以南少林寺為尊,所以也讓中國武術中的技術鍛鍊形成了兩大派系,既少林與武當,正確來說應該是道教與佛教,從比較這兩個宗教的教義教理之中也可明顯發現,其中對中國武術的影響,洪拳可說為佛家的代表性拳術,而現今流傳普遍的太極拳既屬道家思想的實踐,這兩種拳,一以至剛而後柔為境界,有如佛陀的苦行修練而成菩提乃至空無,而另一則要求鬆柔自然,一切以虛無為依歸而達成無限,其思想理念之不同,也造成許多傳說與毗語,間而形成了中國武術特殊的另外一種特色。

  南少林五形之創立乃明初嘉靖年間,少林禪僧覺遠上人,會同當時蘭州擒拿名家李姓某翁與當時武術界技擊泰斗白玉豐等融會舊時宗法,內外兼修,而成少林絕技,並將所創之新的少林拳法化分為五形,為龍、蛇、虎、豹、鶴五拳,逐此集道之大成,秋月之為功,斯技乃成。乃將原強健身心之武術練習並成技擊絕學。白玉豐實集其大成也。白氏曰:人之一身,精力氣骨神五者,必須交修互鍊,始可臻上乘神化之境,否則即淪為江湖野技,不足以流法傳世者必然也,以是創此五拳,綜合內外並修,而技乃成。

其傳承之拳法精意如下:

《一》 龍拳練神:解曰:練時周身無須用力,暗聽氣注丹田。遍體活潑。兩臂沉靜。  五心(即手心足心與中心是也)相印。如神龍游空。夭矯不測。

《二》 虎拳練骨:解曰:練時須鼓實全身之氣,臂堅腰實。腋力充沛。一氣整貫。始終不懈。 起落有勢。努目強項。有怒虎出林。兩爪排山之勢。

《三》 豹拳練力:解曰:豹之威不及虎,而力則較虎為巨。蓋以豹喜跳躍,腰腎不若虎之弱也。練時必須短馬起落。全身鼓力。兩拳緊握,五指如鉤鋼屈鐵。 故豹式多握拳。又名為金豹拳。

《四》 蛇拳練氣:解曰:蛇亦在心之氣,吞吐抑揚,以沈靜柔實為主。如蛇之氣,節節靈通。其未著物也,若甚無力者;一與物遇,則氣之收斂,勝於勇夫。有經驗者,自能知也。練時柔身而出,臂活腰靈,駢兩指而推按起落,若蛇之有兩舌。且游蕩曲折,有行乎得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之意。所謂百練之鋼,成繞指之柔,即為此寫照也。

《五》 鶴拳練精:解曰:此拳以緩急適中為得宜。蓋以鶴之精在足,    ,鶴之神在靜。故練習時,須凝精鑄神,舒臂運氣,所謂神閑志暇,心手相忘,獨立華表,壁懸千仞。學者暝心孤往,久練精熟時,自能於言外得之,非倉猝所能領悟也。

  能於此五拳習之既精,則身堅氣壯,手靈足穩,眼銳膽實。倘與人搏,出其一指半足之功,便可壓倒庸流。至乎神化之境,則其效更有不可言者矣。在學者苦心孤詣求之,幸勿視以為小道,而棄於半途也。棄則與不學等耳。

洪家拳源流

  有關少林洪拳的淵源,北派洪拳創始於宋太祖;南派洪拳為洪熙官從師至善禪師後創立〈按知名武術學家康戈武先生大著中國武術實用大全中,有關洪拳部份介紹:洪拳是南拳的一種。亦稱「洪家拳」。傳說清雍正時,由福建漳州茶商洪熙官所創…。〉其中以南派洪拳武術的知名度及流傳較大較廣,被列為廣東五大名拳之首,拳套中,以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鐵線拳及五形拳名聞中外,此中、尤以一指撐天之「指定中原式」為洪拳獨有的鮮明標誌,最初是暗喻指定中原、反清復明之意。

台灣洪家拳承傳體系
洪熙官-洪文定-黃麒英-黃飛鴻-(林世榮、 林進登、郭宗達、康進林、林家坤)-張克治

洪家拳的特色

  關於南少林拳之中,明清時較具代表性的五大名家為洪、劉、蔡、李、莫等五家,洪家拳為五大名家之首,洪拳其拳架外觀壯偉,動作迅速有力,且頗富節奏感,在早期,洪拳步架較高,以短橋手為主,動作幅度較小,後來經不斷的演進淘汰及吸收其他南派拳種的技法,演變成現代的洪拳技藝,形成大架低馬,橋手長短兼施,臂硬力猛,發聲助勢,以意領氣,以氣催力,畜力發勁,等特點發聲助勢。再技擊特色中,洪拳以硬打緊逼,正面突破為主,歌訣云:金剛之勁,硬打硬進,並兼有避實擊虛,後發先至,偷漏短打,擒點摔拿,等等打法。目前較為人所熟悉的洪家拳套路中,以工字伏虎拳、鐵線拳、虎鶴雙形拳等三套拳為主,其實洪家拳能成為一家喻戶曉的名門大派之一,其所傳承相習的套路不下數十種,而所有的拳套皆為古人的心血結晶的結合,智慧的財產,各種優秀的拳套比比皆是,不僅限於上述三套,唯此三套因書籍資料的出版,得以獻見於世面,故較一般人為所熟悉。

  現分述三套洪家拳中的代表拳術,闡釋洪家拳術技藝的精髓與特點: 工字伏虎拳是屬老洪家拳的一脈,為洪家拳創傳人洪熙官的成名絕藝,相傳是由十八羅漢伏虎拳修改而成,揉合單雙工拳及單雙工伏虎拳等拳既成工字伏虎拳套路,技法剛勁沈猛,動作端正樸實,招式一百數餘,從練習基本內勁及功架到技擊手法及身形,循序漸進,以猛虎出林之勢貫串整段套路,技擊特色多有貼身靠打、硬衝猛撞之法,實匯集了洪拳技藝之精華中的精華,更為鍛鍊銅橋鐵馬的上好材料,因此也有人說,此套拳是學習洪拳的最佳入門套路。

  虎鶴雙形拳也是洪家拳中的佼佼者,由傳以久,相傳是洪熙官與一女尼所學,取洪家守勢嚴密,佛家招式凌厲,模仿虎鶴的形與象後所創編的拳套,以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沉雄,聲威叱吒,有龍騰虎躍,推山倒海之勢,學習猛虎強撲硬打的動作,練習全身之骨勁,鶴形練精與神,身手靈捷,動作迅速,有處女脫兔,氣靜神閒之妙,閃轉巧打,以柔剋剛,主練習肌肉伸縮之筋勁,由於此套路結構分有階層性,且動作輕快,由簡而繁,從基礎鍛鍊到應用,散手搏擊,運氣強身,設計精巧,因而曾轟動南粵,並遠傳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仍歷久不衰。虎鶴雙形由高馬練至大馬而至矮馬,由基本運勁吐氣到手法的靈活運用,套路分上中下三路鍛鍊,拳謀設計精巧靈動,變化無窮,內藏鐵線十二橋,洪家運勁三展,佛家羅漢拳,十形精英,八虎形,八鶴形,八猛打,十絕手,五行搥,七星連環扣;秘隱問橋八訣(即入手八訣),十六路埋伏(即散手模式),二十四秘擒點靠摔,三十六暗腿,七十二截腳,少林拳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此套拳羅列其中精隨,全套一百一十八式。成為洪家拳著名的套路。

  鐵線拳,為鐵橋三隨技之一,鐵橋三公,原名梁坤,廣東南海縣人,生於1813卒於1886享年七十有三。幼時嗜武,後遇洪拳巨子,福建莆田少林室僧覺因和尚,逐拜為師,入廣州白雲山能仁寺帶髮修行,於七年而盡得師傳真技。由於在家排名第三,且橋手功夫獨到,因而人稱鐵橋三而不諱其名,鐵線拳為洪家拳練內勁的要方,動作組合由剛柔逼直分定寸提流運訂制等十二橋手,並配合喜、怒、哀、樂十二音及呼、吸、吐、吶四功,以鍛練人體先天元氣之能,配輔以按摩全身五臟六府之功,以強調各種勁道的練習及運用為旨,技擊手法較簡,於運勁使力之說則較強調重視,為洪家拳中的上乘套路,也有人說此套路為洪家拳的內功拳術,或為少林秘傳的易筋經,當年廣州河南富商蔡贊,富家子弟伍熙官曾先後聘公至家中教習,後育善堂中醫施雨良及孫指添,區珠,林福成等人亦拜入為門下,而皆獲鐵線拳法,公常言鐵線拳為洪家之至寶命弟子謹記,切勿亂傳輕泄於世,故鐵線拳套路之名不翼而傳,成為洪家拳中嚮譽人知的著名套路之一。

  讓洪拳聲名大噪,除上面介紹的工字伏虎拳,鐵線拳,虎鶴雙形外,那就是秘技無影腳,無影腳常被誤成廣東暗腿,其實廣東暗腿也是發招於無形,但廣東暗腿是取足下五寸為功,但無影腳卻是發招尤如鬼魅,取敵全身各大要害為絕,式招連綿不絕,招招致命,一發難收。世人皆知,無影腳是廣東洪拳宗師黃飛鴻所善,但是否為黃飛鴻所悟創,抑或是另有傳人,此既少有人知聞,其實無影腳法並非黃飛鴻所獨創,實為宋輝鏜所傳,而宋輝鏜則得自其妻所授,其妻為北方武者,故無影腿實為北方武術技擊功法,宋輝鏜後與黃飛鴻訂交,往還甚密,故黃飛鴻得以用其絕技伏虎拳,鐵線拳互換,終習得此技,而無影腳始流入粵派武術之中,有虎癡之稱的廣東十虎黃飛鴻更集南拳北腿之成,如虎添翼,屢挫強敵,享譽南粵武壇不衰。

  俗云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洪拳的練功的方法,種類甚是繁多、五花八門,傳云當年洪熙官既花費四年光陰,足踏四平大馬,腳著鐵靴往返山域,雙手拆解浸油麻繩,練就了屹立不移的腰馬及鐵勾般的十指。其子洪文定不但藥洗浴沐修練金鍾罩,更以鶴嘴啄練飛揚的金錢鏢方孔,練速度及準確性,也以飛啄青石練習鐵指功,鐵橋三公倒吊竹林練沉勁,黃飛鴻腳捆鉛條練無影腳,林世榮推牆苦練猛虎崩山掌。總之,洪拳的練習,欲出眾成絕,就必須按照自己的身材及喜好,並配合所精的手法及套路,而練習屬於自己獨特的功力。

  洪拳的套路很多取自飛禽走獸之形態,並藉由形拳以達習其形、究其意、成其真的效果。這和兵法中所談到的以正合、以奇勝的道理相同。套路中大略分為五形拳、五禽拳與十形拳: 五形拳是指龍、虎、豹、蛇、鶴等五種形拳;主要為虎形練骨、豹形練力、蛇形練氣、鶴形練精、龍形練神。五禽拳則指虎、鶴、龍、蛇、猴五種象形武術;其內涵則為虎走剛猛、練筋骨勁力,鶴講輕巧、明角度攻守,蛇主飄纏、氣沉連綿,猴則手眼明快、迅速靈敏,龍寫神意、化剛柔。故虎形剛猛、鶴形清而巧、龍形合剛化柔、蛇形氣沉連綿、猴態快速輕靈。所以五禽訣有「虎似下山出林之壯、鶴似休枝啄食之意、龍似出雲遊騰之觀、蛇似草行急步之形、猴似上樹取物之態。」十形拳是指虎、鶴、龍、蛇、猴、鷹、熊、獅、馬、豹等十種形拳。主要為虎形練骨力、鶴形練精巧、龍形練柔和、蛇形練纏黏、猴練靈巧、鷹形練銳利、熊形練渾厚、獅形練霸氣、馬形練快捷、豹形練力氣。十形拳則屬於比較高級套路故有【洪拳至寶】之稱,是古人仿動物各種攻防姿態來鍛鍊身心以達到防衛效果。 因洪拳有以內勁為主的學習方向,也有以招式之應用為得道之法,所以五形也好、五禽也好、十形也好,都是藉由不同的形意,使學者能偏己所好,或者藉由不同形態動物的激盪,以提昇自己的武術境界。

十二橋手及十二橋手法:一般講洪拳十二橋手是指十二訣,乃「剛、柔、逼、直、分、定、寸、提、流、運、制、訂」等十二橋手訣。而十二橋手法則為「穿、沉、分、架、摸、推、尋、磨、掛、撞、鎖、劈」等十二種橋手法。十二橋手訣是十二種心法,以剛為天、柔為地,配合其餘十種建立起洪拳的整體勁道要領;十二橋手法則是十二種橋手用法,講求橋來橋上過、無橋自造橋。故二者一為心法,講究體會;一是手法、主在應用。

十二橋馬
洪拳十二橋馬是指十二步法,為「四平馬、子午馬(虛)、伏虎馬、麒麟馬、吊馬、獨鶴馬、中字馬(四六)、三角馬、敗馬、二字鉗羊馬、跳馬、丁字馬(弓)。
回覆文章

回到「武林拳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