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 傳承列傳

回覆文章
michelle
道場長
文章: 3073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31, 2007 12:07 am
來自: 台灣台中

陳式太極 傳承列傳

文章 michelle »

  要知太極拳之來由,必先知太極之含意。太極即太虛。「太」者,有極其至大的意思。「虛」者,空虛無物之意。太虛為空空之境,真氣所充,神明之官府。真氣之精微無運不至,故主生化之本始,運氣之真元。太極乘氣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這就是太極生陰陽之理。

  「陰陽」是古代哲學理論的代名詞,用來說明一切事物內部不同屬性的相互對立統一與轉化。陰陽觀念中具有對立統一,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轉化的特點,太極拳就是在符合陰陽對立統一的基礎上,創造出的一套剛柔相濟,內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兼,形意結合,順逆纏絲等陰陽相合的動作套路,陰陽相合而為太極,所以將這套拳稱之為太極拳。

  如按太極拳姿勢要求去練習,持之以恒,日久就可以練到五陰五陽的功夫。進入「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的境界。達到這種程度時,太極理氣活躍,氣機相通,真氣充盛,陰陽平衡,周身上下內外形氣一體,如太極之象,混然一圓。

太極拳發源于河南省溫縣陳家溝。

  陳家溝位于溫縣城東的青風嶺上,600年前叫常楊村。據溫縣縣志記載「明洪武初年,因元鐵木耳守懷慶(懷慶府管轄八縣,溫縣在內),明兵久攻不下,急于統一天下。太袓遷怒于民,大加屠戮,時溫民死者甚多……。「相傳有三洗懷慶之言。人煙幾銫,乃遷民填補,屯田墾荒。十有八九由山西洪桐遷來,當地至今尚有「問我袓先何處來,山西洪桐大槐樹」的說法。

  陳氏始袓陳卜,原籍山西澤州郡(今晉城),後來由澤州搬居山西洪桐縣。明洪武7 年(1374年),遷居河南懷慶府(今沁陽)。因始袓陳卜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為近鄰鄉民所敬重。故將其居住的地方叫陳卜莊(解放後,陳卜莊并歸溫縣,至今仍叫陳卜莊)。先袓後因陳卜莊地勢低窪,常受澇災,又遷居溫縣城東十里的常揚村。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著陳氐人丁繁衍,常楊村易名陳家溝。

  始袓陳卜居溫縣後,為奠定家業基礎,偏重于墾種興建。先是六世同居,七世分家,興家立業,人繁家盛。為保衛桑梓,地方得安,在村中設武學社,教授子孫。由于 1711 年以前陳氏家史無文字記裁,僅有囗傳。直至1711年,陳氏十世袓陳庚為陳卜立碑,方簡單記述了陳卜史實。然相距已有300餘年。其間人物、事跡及有關拳術多有疏漏。所以關于拳藝、人物、事跡的文字記載,僅從我九世袓陳王庭記起。

  據溫縣縣志和陳氏家譜記載,「陳王庭在明末拳術已著名。於拳術更加研究,又多 所心得, 代代相傳, 成為獨特之密。」

  陳王庭(1600一1680),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文武兼優,精于拳械,功夫深厚。在河南、山東一帶很有聲望。曾在山東掃蕩群匪,賊聞名不敢逼近。 因當時社會動蕩,久不得志。在他年老陷居期間,依據袓傳之拳術,博採眾家之精華,結合太極陰陽之理,參考中醫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之術,創造了一套具有陰陽相合,剛柔相濟的太極拳。陳王庭傳授下來的有一至五路太極拳、炮捶一路、長拳108勢、雙人推手和刀、槍、劍、棍、鑭、雙人黏槍等器械。其中雙人推手和雙人黏槍,更具前所未有的獨特風格。

  陳王庭的著作因年代久遠,多遭散失,現尚存(拳經總歌)、(長短句)詞一首。詞上半首有,「嘆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氛,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閑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

陳王庭的獨創有以下幾點

(一) 把拳術與導引相結合

  導引和吐納是養身術。它是由漢末偉大醫學家華佗模仿禽獸的屈伸、顧盼、跳躍等動作井結合呼吸運動創編的健身方法,名為「五禽戲」。也就是後來的氣功中、內行朮方式方法。

  陳王庭根據武術中的手、眼、身、法、步的協調動作,同導引、吐納結合起來,使意識、呼吸和動作三者密切結合,成為「內外合一」的內功拳。

(二)把武術和中醫經絡學相結合

  經絡是指布滿人體的氣血通路,源于臟腑,流于肢體。臟腑經絡,氣血失調,則神肌反常而疾病生焉。「和」 則氣血流暢而強身延年。陳王庭據自己的心得體會,結合經絡學說原理,創編了纏繞螺旋運動方式的太極拳套路。

(三) 創造了雙人推手

  自古以來,踢、打、摔、拿、跌是我國武術的五大主要技擊法。由于這五種技擊法在實踐時具有較大的傷害性,因此歷來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徵性的練習,這就為花假手法開了方便之門。而前人苦心積累的寶貴經驗,也由于實踐不足,很難提高技擊水平。鑒于此,陳王庭才創造了推手方法。這種方法傷害性較輕,成為一種綜合性的實習技擊的練習方法。

(四) 創造了雙人剌槍和八杆對練項目

  陳王庭創造了雙人粘槍法。粘隨不脫,蓄發相變的刺槍術和八杆對練是太極拳派長兵器的對抗性基本練法。將陳氏拳術與眾不同的纏絲勁運到器械上,為長兵器對練開闢一條簡便易行、提高技術的途徑。

(五) 創造了太極拳理論

  陳王庭太極拳理論是根據自己實踐經驗,又總結和吸取明代民間武術經驗而創立的。它包括纏繞螺旋、柔中寓剛、避實擊虛、順應客觀條件變化而變化,以意行氣,勁由內換,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因敵變化等特點。如(拳經總歌)開頭兩句話,「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就是指在練習太極拳套路的基礎上練習反應靈敏,逐步達到「牽動四兩撥千斤」的高級境界。

  自陳王庭之後,陳家溝練習太極拳之風甚盛,老幼婦孺皆練習,當地流傳的諺話,「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會不會,金剛大搗碓」。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情形。這種風氣世代沿襲,經久不衰,使得歷代名手輩出。

傳至十四世陳長興(1771一1853),字雲亭,著有(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他在袓傳老架套路的基礎上將太極拳套路由博歸約、精煉歸納,創造性地發展成為現在的陳氏太極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後人稱為太極拳老架(大架)。長興公以保鏢為業,走鏢山東,在武術界享有盛名。他在戲臺前看戲,站立在千百人中 (當時農村演戲,身強力壯者擠在臺前,無座位),無論眾人如何推、撞、擁、擠,腳步絲毫不動,凡近其身者,如水觸石,不抗自頹,時人稱為「牌位大王。」子耕耘拳藝棈奧,繼續走鏢山東,歷時10餘年,所遇匪盜斂跡,魯人立碑敘其事以為紀念。耕耘子延年、延熙均為太極名師。教有名弟子揚露襌。

十四世陳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礎上,又有些改動,逐漸舍棄了某些難度和發勁動作,架式與老架一樣寬大,後人稱為新架(小架)。

十五世陳凊萍,贅婿于趙堡鎮(陳家溝東北五里地)在那裡傳拳,他在原套路上再進行修改,形成了小巧緊湊,逐步加圈,由簡到繁,逐步提高拳藝技巧的練習套路,世人稱為趙堡架。

十六世陳鑫(1849一1929),字品三,他感到陳氏拳術歷代均以囗傳為主,文字著作很少,為闡發袓傳太極拳學說,遂發憤著書立說,用十二年的時間寫成(陳氏太極拳圖畫講義)四卷,闡發陳氏世代積累的練拳經驗。以易理說拳理,引證經絡學說;以纏絲勁為核心,以內勁為統馭,是陳氏太極拳理論寶庫中最重要的一篇。他還著有(陳氏家乘)、(三三六拳譜)等著作。

十七世陳發科(1887一1957),字褔生,是近代陳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對發展和傳播太極拳有傑出的貢獻。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教授拳術,以其剛柔相濟,採、栵.肘、靠、拿、跌、擲.打,兼旋井用,技擊技術極好,與人較手時以得人為準, 以不見形為妙的高超擊法將人跌出, 因其為人忠厚,武德高尚,受到各界人士的歡迎。教授徒弟很多,有沈家偵、顧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馮志強、李經梧、肖慶林等。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拳藝亦很好。陳照奎曾在北京、上海、鄭州、焦作等地教拳(主要以83勢新架為主),徒眾很多,為普及陳氏太極拳做出很大貢獻。

十八世陳照丕(1983一1972),字績甫,1928年秋北平同仁堂東家樂佑申和樂篤同兄弟二人,慕陳氏太極拳之名,托河南沁陽杜盛興到陳家溝聘請拳師,族人公推陳照丕前往。陳照丕理論造詣極深,積數十年之經驗,著有(陳氏太極拳匯宗)、(太極拳入門、(陳氏太極拳圖解)、(陳氏太極拳理論十三篇)等書。他所授弟子的代表有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他品德高尚,誨人不倦,對推廣陳氏太極拳做出了巨大貢獻,探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崇拜,為陳氏太極拳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現陳家溝所練的拳械套路有,老架一、二路(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五種推手法。器械有, 太極單刀、雙刃、單劍、雙劍、雙鑭、梨花槍夾白猿棍、春秋大刀、三杆、八杆、十三杆等。這些套路,從風格上、技擊應用上,仍基本上保持原有的傳統風格。

陳氏太極拳近百年來在社會上經過發展,演變出有代表性的楊、 吳、 武、 孫四大流派。


楊氏太極拳

楊褔魁(1799一1871),字露襌,河北永年人。 陳家溝陳德瑚在永年開中藥鋪,楊因家貧賣身到藥鋪為徒,後陳德瑚帶楊回陳家溝家中做些雜活。陳氏十四世袓陳長興在陳德瑚家設武學,教後人習拳舞械。陳長興見楊聰明伶俐,作事殷勤,為人忠誠老實,又喜愛拳術,與陳德瑚商量後,乃收為徒弟,傳授太極拳。楊練拳極下功夫,夜里鍊拳疲困時,僅在長板凳上打盹。這種長凳很窄,很快就跌下來,醒後繼續再練,如是者七年之久,拳乃練成。經老師與東家同意後,裝卷歸里,離開陳家溝 (後又兩次拜訪陳家)。

楊露襌回家後,經親友推薦到北京教拳,打敗許多名手,名聲大震,後到清宮王府教拲,因習拳的都是些貴族子弟,為了適應他們嬌嫩體質的需要,便將陳氏太極拳套路中的纏絲勁及竄蹦跳躍發勁等難度較大的動作作了些改動,使其姿勢較為簡化,動作柔和,不縱不跳,後經其三子健候修改成中架子。再經其孫澄甫的修改而成為目前流行較廣的楊式太極拲。其特點是,拳架舒展、動作和順、姿勢柔軟。要求綿裡藏針。揚澄甫(1883~1936)著有(太極拳使用法)、(太極拳體用全書),曾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傳拳,是著名的楊式太極拳一代宗師。


吳式太極拳

楊露襌在清宮王府教拳時,滿族人全佑從學之,後全佑又從學於楊班候(1837~1892 )。全佑傳其子鑒泉,後來鑒泉從漢姓為吳。吳鑒泉(1870~1942),拳架以柔化著稱,推手守靜而不忘動,形成了架式大小適中,柔和緊湊的特點。吳鑒泉曾在上海開辦拳社,培養學生,成為現代流行的以柔化見長的吳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

武禹襄 (1812~1880)河北永年人,初學同鄉楊露襌大架動作,後慕名至陳家溝,求長興公教拳,因其年歲已高(80余歲),不再傳拳,其子耕耘走鏢山東,不在身邊,但見他求學心切,便將其介紹給陳氏同族十五世陳清萍。陳凊萍的拳架小而緊湊,加圈纏絲,是陳氏小架拳派的支流。武禹襄學拳很下功夫,潛心專練。在楊式大架和陳氏小架的基礎上演變成為現在的武式太極拳。

後傳其甥李亦畬(1832~1892),李再傳郝為真, (1849~1920),郝傳其子月如、少如。月如以教拲為業,武式太極拳始在外傳。其特點,動作輕靈、 步法敏捷、緊湊纏綿。


孫式太極拳

孫祿堂 (1860~1930)河北完縣人。先學形意拲,精通意理,兼習八卦。著有(形意拳學)、(拳意迷真)等書。在北京有「活猴」孫祿堂的美名佳稱。後又從郝為真學太極拳,將形意、八卦、太極拳融為一體,形成現在的開合鼓蕩,架高步活,獨具風格的孫式太極拳。


簡化太極拳

國家體委以楊式太極拳為主,井輔以其他各流派的太極拳的動作,整理創編成簡化太極拳二十四勢、四十八勢、八十八勢等套路。北京體育學院闞桂香女士在陳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編寫了陳氏簡化三十六勢太極拳,河南省武術館教練陳小旺在陳氏太極老架、新架的基礎上,整編而成陳氏三十八勢太極拳。

綜上所述,現在社會上所流行的太極拳,雖然在風格特點上有所不同,在套路形式大小、繁簡上也各不相同,但其組織結構,都明顯以陳氏老架一路演變而成。近年來,北京、上海、河南、南京、西安、石家莊及陳家溝等地,都先後成立了陳氏太極拳協會(研究會),研究探討這一袓國寶貴的文化遺產,為太極拳推向世界而共同努力奮鬥。

資料來源︰ 『陳氏太極拳械匯宗』 陳正雷著

 

陳氏太極名家列傳

第九世 陳王庭(附 王宗岳 蔣發傳) 第十世 陳汝信 陳所樂
第十一世 陳申如 陳恂如 第十二世 陳繼夏 陳敬柏
第十三世 陳秉奇, 陳秉壬, 陳秉旺 陳耀兆 陳公兆 第十四世 陳有恆, 陳有本 陳長興
第十五世 陳耕耘 陳清萍 陳花梅 陳伯甡 陳仲甡 陳季甡 第十六世 陳鑫,陳森,陳淼 , 陳焱,陳垚, 陳延年, 陳延熙,陳復元
第十七世 陳發科 陳椿元 陳寶璩 陳子明 陳省三 陳連科 陳登科 第十八世 陳照丕 陳照奎 陳照旭 陳照池 陳金鱉 陳克忠 陳照海

 


--------------------------------------------------------------------------------

 

陳王庭 陳氏太極拳創始人

陳王庭、字奏庭, 陳氏第九世, 明未 清初 人 (1600~ 1680)。

自幼勤奮 好學,習文練武,不但深得家傳武學奧秘,出類拔萃,且熟讀諸子百家,學識淵博,可謂文武兼備。

據《溫縣志》中記載,明崇幀五年 (公元1632年) 陳王庭 曾任 "鄉兵 守備",清乾隆十九年 (公元 1754年) 譜序, 道光二年 (公元 1822年) 接 修的 《陳氏家譜》在陳王庭名下記日: "王庭, 又名奏庭。 明未武庠生,清 初文庠生, 在山東稱名手, 掃盪群匪千餘人。陳氏拳手, 刀槍創始之人 也, 天生豪傑, 有戰大刀可考,"

明朝未年, 陳王庭到開封考武舉時, 一馬三箭, 三馬九箭, 箭箭不離金錢眼,報靶人只擂一通鼓,看得滯呆了, 以後射中的沒有報靶, 未報靶就等於未射中, 就落選了。

陳王庭一怒之下, 策馬上前, 拔劍將鼓吏殺死, 跑出考場, 直向西奔,不知不覺來到登封境內, 這時, 人困藂乏, 飢餓難忍, 在一山動旁坐下休息,此時,一壯漢捉刀闖來, 要陳王庭留下買路錢, 陳王庭好話相勸, 大漢不但不聽,舉刀就搶, 三招兩式, 不是陳王庭對手, 拔腿就跑。 陳王庭拍馬後追, 大漢跑得飛快,直跑迸一個山寨。

陳王庭拍馬進山,山上放下輪木滾石, 王庭公用槍將輪木滾石一一挑進山溝,山上又放亂箭射身,王庭將亂箭躲過直奔山寨。有人早報寨主, 寨主聞聽甚喜:〞我現在正在招兵買馬,如得此將,必有大用。〞急忙離坐,下山迎接,二人相見互通姓名,原來山上寨主是揭竿而起佔據玉帶山的農民起義領袖李際遇。 二人均久聞大名,只恨相見太晚,當即為陳王庭大擺宴席,接風洗塵, 酒過三巡,開懷暢談:明王朝政治腐敗,內憂外患,橫徵暴殮,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兩人談得十分投機,在李際遇的提議下, 結為金蘭之好。

此時, 在山下攔路的壯漢挑簾而入 〝噗通〞跪在陳王庭腳下 說道: 〝我蔣發自幼失去雙親,歷遭磨難, 多虧李頭領重用, 委我巡山官。 今日見到陳師父是我三生有幸,我願拜您老為師,學習武藝,殺盡貪官污吏,為民除害," 說完伏地就拜,其情感人。 李際遇也從中說合,陳王庭才答應了蔣發的要求。(關於陳王庭和蔣發的遇合及到底誰創了太極拳陳家溝及趙堡鎮均有不同的說法。)

他們相約,陳王庭回陳家溝,暗中聯絡村民,待機協助闖王橫渡黃河,殺向北京。陳王庭回到家中,如約行事,一直未得消息。 後來李際遇兵敗被殺。蔣發隱居陳王庭府中,隱姓埋名,充當僕人 (後陳家溝有王庭公年老畫像蔣發持刀侍立背後,以做紀念)。

(關於陳王庭和蔣發的遇合及到底誰創了太極拳,陳家溝及趙堡鎮均有不同的說法。在此是引述陳家溝之說法,但將趙堡鎮之說法附錄於蔣發傳,以為參考 。)

陳王庭時期,明末清初,改朝換代,社會動盪,久不得志。晚年時期,乾脆閉門不出,吟詩習拳,自娛自慰。

因他文武兼備, 結合他多年的練功體會在家傳拳術功法的基礎上,依據 "易經" 陰陽之理,中醫 "經絡" 學說,導引,吐納術以及力學的槓桿原理,綜合性地創造了 一套具有 陰陽性質,剛柔相濟,快慢相間,鬆活彈抖的特性,以及符合人體生理規律和人自然運轉規律的拳術運動, 故名 "太極拳"。

特別是他創造的雙人推手和雙手沾桿,更是前所未有,在徒手實戰技擊方面和拼刺上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此後, 陳家溝練拳的風氣更濃,世代沿襲,名手輩出,歷久不衰。 陳王庭生平著作甚多只是年代久遠,幾經戰亂,多遭佚失。

現存 《掌經總歌》 和詞一首, 詞日:

"嘆當年,披堅執銳,掃盪群氛,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捲隨身伴,悶 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閒,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欠官糧早完,要私債即還,驕陷勿用,忍辱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顛。常洗耳不彈冠,笑殺那萬戶諸侯,兢兢業業,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總不貪。參透機關,識彼邯鄲,陶情于魚水,盤桓乎山川,興也無干,廢也無干。若得個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態炎涼,成也無關,敗也無關。不是神仙誰是神仙?"

由此詞可見 陳王庭在當時的消極心理。 已看破紅塵, 對社會形勢, 權勢地位,富貴榮華均持冷漠心態。唯有練拳能使他如入妙境, 似神仙" 般自由自在。

王宗岳傳

王宗岳,山西人,著有 《陰符鎗譜》 ,佚名氏於1795年(乾隆六十年乙 卯歲)序云 : "蓋自易有太極,始生兩儀,而陰陽之義以名. 山右王先生, 自少時經史而外,黃帝.老子之書及兵家言,無書不讀、而兼通擊刺之術,槍法其尤精者也。蓋先生深觀於盈虛消息之機,熟悉於止齊步伐之節,簡練 揣摩,自成一家,名曰 : 《陰符鎗》 。

‥辛亥歲(1791),先生在洛(洛 陽 ),即以示余,余怛觀其大略,向未得深悉其蘊,每以為憾 ! 余應鄉試居 汴(開封 ) ,而先生適館於汴,退食之餘,復出其稿示余,乃悉心觀之。.於是將槍法集成為訣,而明其進退孌化之法.囑序於余,因志其大略而為之序云"

據此序,王宗岳晚年以教書為業,衣食奔走於開封洛陽兩地,1795年 ( 乾隆六十年)仍健在。因此,可以推測王宗岳可能生於乾隆初年。

洛陽.開封與溫縣陳家溝僅隔一黃河, 王宗岳得陳家溝太極拳之傳,當 在寄寓洛陽、開封期間。

王宗岳約當於陳長興 (1771 1853) 之父陳秉旺, 伯父陳秉壬、堂叔父 陳秉奇同一時期,秉壬.秉旺、秉奇為當時陳家溝著名拳手,人稱三雄,與族人陳公兆、陳大興齊名,而陳大興則外游 ( 家譜傍注為"不家" )

秉壬、 秉旺、父善志,公兆父節,俱以家傳太極拳著名,同時有族人陳繼夏善肘,陳敬柏善靠,而王廷之曾孫甲第亦為好手,蓋自陳家溝陳氏九世祖陳王庭創 造太極拳後,經三、四傳至十二、十三世,名手輩出。

王宗岳處於陳氏太極 拳家鼎盛時期,較易得其理法。惟王宗岳從何人習得太極拳,以及所傳何人,今已不可考。

蔣發傳

蔣發。字元龍,河南溫縣小留村人, 明神宗萬曆翔鈞二年甲戌歲即公元一五七四年生,少時好拳術,隨山西太原太谷縣 王老夫子諱林禎學太極拳.歷時七年,忠誠於老師家庭,師徒如父子.

據聞王老夫 子學於雲遊道人,道人告以﹁此拳之來歷 久矣,此拳何目來乎?有歌為證.歌曰:太極之先,天地根源,老君設教,宓子真 傳,玉皇上帝,正坐當筵,帝君真武,列在兩邊,三界內外,億萬神仙﹂。今將此 歌此道以及此秘訣傳於汝,汝必擇人而傳,不可不慎。

--------------------------------------------------------------------------------

陳汝信 陳所樂

陳汝信, 陳所樂

均為陳氏第十世孫。從陳王庭學拳, 是陳王庭創定 為 "太極拳〞 之後的一代宗師。在陳王庭拳論與技術的薰陶下, 功夫日臻 精通進, 達到爐火純青。

陳所樂, 家境寬餘, 在陳家溝村南頭有一所座北朝南的深宅大院, 上 下客屋,萬堂樓閣, 懸緣掛柱, 雄偉的青石牌坊豎立大門前 (1967年左右 才拆掉) ,看上去威武壯觀。

俗話說: "窮習文, 富練武〞 陳所樂因家境富裕, 不愁吃穿, 故在家設館授徒, 有時也受朋友所託出去跑趟鏢事, 但不以保鏢為業。 性情豪爽, 善打抱不平。授徒很多唯有他的孿生兒子申如,恂如,功夫精湛,名噪一時。

--------------------------------------------------------------------------------

陳申如 陳恂如

申如,恂如為陳氏第十一世, 均為一代太極名師。

青少年時的傳奇故事在陳家溝一帶傳為佳話。 相傳清乾隆年間, 陳家溝村樂八里北平皋村有一姓王員外。一天,一 夥手持利器的響馬要在北平皋過夜, 硬逼王員外交出金銀古玩。 否則要血 洗王府。王無奈, 只好答應。 一邊安排食宿, 設宴招待,一邊讓家人到陳 家溝請陳所樂前來解圍。

王員外家人急急忙忙, 跑得滿身大汗, 來到所樂公府上, 氣喘噓噓, 連聲大喊"所樂公救命!"陳家人同申如,恂如問明情況後說: "所樂公被縣 衙請去有要事相商, 至今未回。 " 王家人聞言, 象洩了氣的皮球,軟癱在 地。

申如恂如說: 〝別怕, 俺兄弟二人願往。 " 王府家人一看, 他們都 不過是十五六歲的孩子,怎能除暴安良? 只瞪他二人一眼, 沒有吭 一 這下可把小弟兄倆氣壞了, 看出他瞧不起自己兄弟兩一眨眼, 同時 上前抓住地的肩頭衣服向上一扔,將王府家人拋起一丈多高,眼看就要落 地摔死, 兩人同時上前接住輕輕放在地上, 王府家人嚇得面如白紙,只聽 申如‧何如說道: "趕炔回去告訴王員外, 好酒招待響馬賊, 我們馬上就到。" 王府家人點頭稱是, 拔腿就跑, 返回報信去了。

申如,恂如兄弟二人商量後將家裡安排好, 眼看太陽落山 月掛樹 梢, 二人直奔北平皋村而來。來到王府, 大門不走, 二門不進, 單由後花 園躍牆而過。 見到王員外, 行過賓主之禮,談了情況、 那夥響馬正在客屋 大廳大猜拳行令, 酒正喝到興頭上。申如,如吩咐王員外讓家裡人不要亂走動, 免得誤傷。

兄弟二人來到客廳門外, 望裡一瞧, 地有二十幾人正吆五喝六, 推杯 換盞,為他們一路順風慶興。 兄弟倆你推我揉, 互相謙讓, 你讓他進, 他 讓你進,最後申如一靠, 將恂如打進房內, 隨及掏出一把豌豆打出, 將幾 支蠟燭打滅並射向眾匪,恂如一縱身上到房樑上。

頓時廳內大亂, 有人大 喊: "不好 有強人偷襲, 抄家伙!" 頃刻間有的喊, 有的叫, 有的抄器 械亂砍亂踫, 有的抱頭外竄, 申如在門外見一個個殺一個。 這時, 恂如在樑 上大喊: 還不交械投降, 大天神二天神在此。

" 為首的響馬一聽, 心想: 今日犯了咒神 氣數已盡, 必死無疑。 趕快投降。因這幫強盜由山東出發 時, 自以為武藝高強, 天下無敵, 走到哪裡, 勢如破竹,故對天發誓: 走 遍天下無敵手, 除遇天兵天將能降服。 所以, 賊寇聽到 "大天神二天神在此。' 遂馬上投降。 遂將一夥強盜交於縣衙處治。

王員外為感謝小兄弟的英雄俠膽, 見義勇為, 特將此節編成戲劇 《雙 英破敵》在陳家溝唱了三天三夜。申如,恂如也有了 "大天神二天神" 之 英稱‧


--------------------------------------------------------------------------------

陳敬柏

十二世陳敬柏

清乾隆年間, 陳家溝流傳有陳敬柏打死 "黑狸虎"的故事。 那天上午,在溫縣城東關泰山廟前集上, 有一位綽號叫 "黑狸虎" 的武師拉開場子,舞刀弄棒。 立即招來一些看熱鬧的人圍攏過來, 人越來越多, "黑狸虎" 把三節棍掄的呼呼帶風。 然後由地上 "嗖嗖" 踢起兩把單刀,伸臂接刀在手, "叭叭" 將刀拍二下說道: "諸位, 久聞貴方寶地素有拳 鄉之稱,練拳習武之風世代相傳。 本人千里迢迢, 慕名而來, 拜師學藝。 但是俺拜師有一條件。" 他指著地上的一碗清水說道: "兄弟這雙刀耍起來 汁插不進, 水潑不進。哪位能將這碗水潑到我身上一點, 我甘拜為師。"

說著就纏頭裹腦, 纏腰律背呼呼帶風的掄了起來。 在圍觀的人群中, 有一位由陳家溝來的拾糞老頭,叫陳敬柏。 他背著糞筐, 戴著爛草帽, 站在外圍。 看到 "黑狸虎" 氣勢洶洶, 趾高氣揚, 傲慢的神態, 早就有點看不慣。 在 "黑狸虎" 掄刀正熱鬧時, 陳敬柏找個破綻, 一個箭步伸手將自己頭上的草帽扣在 "黑狸虎" 的頭上, 轉身就走。

"黑狸虎" 知道遇上了高手, 拋掉雙刀, 追上陳敬柏口稱: 師父",伏 地瞌頭。 陳敬柏忙將其攙起, 開導說: "成手不狂, 狂手不成。 練拳習武之人貴在誠實, 切不可自吹自擂。 "黑狸虎" 口中稱是, 心裡卻不服,分手時 對陳敬柏說 "三年後見。"

彈指三年已過。" 陳敬柏巳是80老翁。 殊不知這3年中, "黑狸虎" 訪遍 名師, 功夫大有長進。 這天, "黑狸虎。 為報當眾受辱之仇, 專程來到陳家溝, 聽說陳敬柏到鄰村趕集抬糞去了, 就向西迎去。

到常陽古寺西邊, 看 到陳敬柏背著糞筐走來, 便攔住去路。 陳敬柏早把教訓 "黑狸虎" 的事忘 到九霄雲外。 以為是間路找人的,,「說: 你到哪裡去? 找誰? "黑狸虎" 說〝別裝糊塗, 找到這兒就是找你! 走吧, 到廟裡我告訴你。" 兩人進了 廟裡, "黑狸虎" 把廟門插上栓, 並抱了一塊石碑把廟門頂得牢牢的。回頭 對陳敬柏說: "你還記得3年前在縣東關, 你讓我,黑狸虎 當眾出醜之事嗎? 我今日非和你比個高低, 不然的話,別想出這廟門。"

陳敬柏一聽恍然 大悟, 拱手施禮道, "當初我苦口相勸, 看在同是武林之人份上,絕無讓你 出醜之意。較量在于切磋技藝, 以求上進, 不可賭氣傷身。 我80老朽,年 邁體弱, 你和我較量什麼?"

〝黑狸虎" 不等陳敬柏說完厲聲喝道: "少廢 話, 當眾羞辱之仇不報,誓不為人※" 說著便向陳敬柏撲去。 餓虎撲食, 猛 虎掏心, 黑虎鑽檔,一連三招都被陳敬柏化過。 "黑狸虎" 第四招使出鎖喉 絕技欲置陳敬柏於死地。陳敬柏不由火起, 怒不呵遏說道: "我讓你三招, 算你贏了, 拾回面子還不行? 不要欺人太甚!"

〝黑狸虎" 這時哪能聽得進 勸阻, 卡喉大手已到陳敬柏喉前,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陳敬柏身子一側, 腰轉身抖發了個迎門靠, 肩頭打在黑狸虎的胸脯上, 將其打起2米多高向前飛去。 只聽一聲慘叫, "黑狸虎" 一頭撞在頂門的石碑上, 石碑被震斷為兩截, 〝黑虎" 腦漿塗地, 一命鳴呼,

陳敬柏畢竟是80老人, 體力不支, 回到家中就病倒了, 幾天後謝世。 至今在陳家溝乃流傳〝打死黑狸虎, 累死陳敬柏" 的故事。

--------------------------------------------------------------------------------

陳繼夏

十二世陳繼夏 字炳南, 清乾隆末人, 精太極拳。

由於家境貧窮, 每日以給 人磨麵粉為生, 由于買不起牲口, 大石磨只有用人力來推。每磨以手推 之, 遞減之一指, 則奔而推之, 從不間斷。 陳繼夏閒餘時間, 不是繪畫,就是練拳。 日長月久, 他不但繪畫塑像 技藝高超,更精于家傳太極拳。 趙堡鎮,關帝廟等處壁畫均出于陳繼夏之 手,

他為人和善, 弟子們都愛跟他開玩笑。 這 一天, 他正在村西古經寺繪 佛像,有人自身後輕輕走到背後, 雙手按住陳繼夏兩肩。 陳公正忙沒顧上 回頭看是誰。只是肩頭一抖, 使出太極掌 "周身無處不是拳" 的功夫, 把 那人打了個雙腳禦離地在空中翻了個跟距頭。

此人 "哎呀" 一聲, 心想今天摔 不死也得受重傷, 可他落地時穩穩當當,不由暗自稱奇。 原來此人是萇家 拳創始人, 汜水縣萇家村人萇乃周 (公元 1724一 1783年)。 此人少年時拜 洛陽閑經道為師, 學習少林拳, 力大無比。 可惜只會用笨力,不會使巧 勁, 才決定到陳家溝學拳。

萇乃周從地上爬起來後, 拜陳繼夏為師。 從 此, 萇乃周和陳繼夏結為至交,兄弟相稱。 陳繼夏教萇乃周以巧取勝的太 極內勁。 萇乃周將自已創編的 子午鴛鴦鉞套路傳給了陳繼夏。兩人每日切 磋技藝相得益彰, 陳繼夏的肘法極精, 並與陳敬柏的靠法齊名。

陳家溝有 "陳繼夏肘, 陳敬柏靠" 之稱。

--------------------------------------------------------------------------------

陳秉奇 陳秉壬 陳秉旺
被譽謂 "陳氏三雄"

陳秉奇, 陳秉壬, 陳秉旺" 是親叔伯兄弟, 他們從小同拜族叔陳繼夏為師學拳, 5年功夫過後,陳繼夏便把他們分開, 個別傳授技擊,點穴, 卸 骨等技藝,兄弟三人各得其真傳後, 個個技藝超群, 被譽謂 "陳氏三雄"。

--------------------------------------------------------------------------------

陳耀兆

陳耀兆 字有光, 性癖,陳氏第十三世孫,太極拳當時武士皆沐其教, 然精妙未有出其後者,生于乾隆, 卒于道光 壽八十。

--------------------------------------------------------------------------------

陳公兆

陳公兆 陳氏第十三世孫, 功夫高超, 壽高八旬還力鬥瘋牛。

清乾隆60 年 (1795年) 8 月15中秋節,當時執政的高宗皇帝愛新覺羅‧ 弘曆為顯示太平盛世, 倡揚敬老之風, 下詔全國80歲以上, 有德有才, 兒孫滿堂之人 到京皇宮太和殿參加〝千叟宴", 千位老人中, 陳家溝佔兩名: 有十二世85 歲的陳善和十三世88歲的陳毓英。

兩位老人離京返鄉中, 河南巡撫王大人 和懷慶府劉知府親自迎送, 到陳家溝後舉行了掛匾儀式。全村上下像過年 一樣慶賀 一番。 一年輕後生放鞭砲時, 無意中把一大炸雷擲到正在村邊吃草的老公牛身上, 把牛炸驚了, 牛發瘋似地向家廟廣場衝來, 年輕人手拿 家伙向牛身上打去。

這一打不當緊, 牛反而瘋得更厲害。 只見牛一轉身, 刨起蹄子弓著頭, 兩牛角向利劍一樣,向王巡撫和劉知府坐的方向跑來。在這千鈞一髮之際, 一位老人從人群中, 三步兩步竄到牛的正面, 紮一個 騎馬蹲檔勢,用身子護住住了二位大官人。 待牛衝來的一剎那抖動雙臂, 兩 手抓住牛角向下猛按。牛角被抓住, 牛勁更大, 前腿弓 後蹄蹬, 把地蹬 得陷下去多深, 向老人胸部撞去。

老人兩手一鬆, 撒步閃到一旁, 接著屈 臂擰腰, 用肩頭扛在牛的肋骨上,大呵一聲, 猛地發力, 竟把老公牛掀翻 倒地。一場災難避免了。 王巡撫和劉知府得救了。當他們從驚嚇中醒過來 時 對老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連連驚呼 "真乃神人也!。,此老人就是第十 三世孫名拳師陳公兆。 當時他已是80歲高齡。

至今陳家溝還流傳著他的 《養生歌訣》

三十年不停拳 (堅持鍛練) ‧

三十年不飽飯 (不暴飲暴食)

三十年獨自樂 (精神愉快樂觀)

三十年獨自眠 (節欲)

--------------------------------------------------------------------------------

陳有恆 陳有本

陳有恆, 陳有本 為陳氏第十四世孫, 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其父是 "神力鬥瘋牛" 的陳公兆。

陳有恆, 宇紹基, 道光初入庠。 對太極拳極有 揣摩, 壯歲溺于洞庭湖。

陳有本, 字道生, 36歲入庠。 習太極拳, 尤得驪 珠, 子侄之藝, 皆其所成就。謙沖豐度, 常著有所不及。 當時精太極拳 者, 率出其門。 兄友弟恭, 始終如一,怡怡如也。

有本門人陳清萍、 陳有 綸, 陳奏章, 陳三德, 陳運棟均有所得。

陳長興

陳長興 (1771, 8, 16 1853, 3,3 ), 字雲亭。 其技出自其父秉旺所傳。

著有 (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戰鬥篇), (太極拳用武要言), 在祖傳套路的基礎上, 將太極拳套路由博歸約, 精煉歸納, 形成太極拳一路, 二路 (砲捶),後人稱為太極拳老架 (大架) 至今廣為流傳。

長興公以保鏢為 業。 走鏢山東, 在武術界享有盛名。 村中看戲, 立於百人中,無論眾人怎 樣, 惟, 病, 擠, 擁, 其卿步絲毫不動, 幾近其身者, 如水觸石,不抗 自頹。 其拳勢立身端正, 周身協調, 不偏不倚, 雙腳落地生根, 下盤穩如泰山, 故時人贊美為 "牌位大王",

在陳德瑚家設館教拳, 教有名弟子, 其 子陳耕耘外, 還有陳花悔, 陳懷遠,楊福魁 (露禪) 等。

--------------------------------------------------------------------------------

陳耕耘

陳耕耘 字霞村, 陳氏第十五世孫。 藝冠當時,

承父業保鑣山東, 威 鎮賊膽, 盜冠聞名喪逃。 清光緒年間, 山東萊州府城中立有碑日: "數年 來, 萊州地界盜賊蜂起, 打家劫舍, 強搶民財, 來往客商, 黎民百姓,深 受其害, 苦不堪言。雖官軍屢次剿捕, 收效甚微。 幸有予省, 溫縣陳家溝拳師, 陳公耕耘, 保鏢到此, 隻身闖入賊巢, 舍命拼殺, 力戰賊魁, 一舉全殲。 解百姓以倒懸, 救商賈出苦海, 可謂英雄虎膽, 武功蓋世。 萊州各 界士農工商,三教九流, 感其大恩, 無以為報, 特聚斂銀兩, 立牌記之, 永傳後世。"

咸豐三年, 同仲牲戰匪有功。 教有名弟子延世年 延熙等。

--------------------------------------------------------------------------------

陳清萍

陳清萍 (1795一 1868) 為陳氏第十五世孫, 從師於陳有本, 得太極拳 理, 19歲上到趙堡鎮吳家為贅婿。 趕堡鎮一系皆其所傳。

廣平府武禹襄初 學于楊福魁, 然精微所在, 秘不外傳, 故前往陳家溝拜長興學藝,長興因 年歲已高, 其子耕耘保鏢在外, 故介紹前往趙堡鎮請益於清萍, 其名之盛如是, 弟子中以李景延為最。

--------------------------------------------------------------------------------

陳花梅

陳花梅 宇鶴齊, 從學于長興, 功夫頗純, 其技亦能縱橫一時, 子五 典‧ 五常能繼其業。

--------------------------------------------------------------------------------

陳仲甡 官五品武節將軍英義公

陳仲甡 宇志曛, 又字宜箎 號石廣 生于 1809 1871年, 享年63 歲,

兄弟三人 (伯甡 仲甡 季甡 )同乳而生,貌酷似,鄉鄰難辨。3歲誤入 于井,有白虎負之, 水深丈餘, 衣未濕。

熟經文, 通兵法, 文武皆備, 韜 略技藝無不精通, 能運使鐵槍重30斤左右,尤稱武勇, 然循循儒雅, 從不 與人爭, 義聲著於世。 入武庠。

咸豐三年, 楊輔清率軍入溫, 騷擾百姓, 闔郡惶惶。 邑令親自登門, 請禦敵牲念及桑梓, 義不容辭, 遂披堅執銳, 倡儀鄉勇, 率徒及鄉勇, 衝 鋒陷陣,殺敵指揮數人, 敵潰退。 敵再犯, 大肆焚殺, 所過皆墟, 仲牲督 眾博戰,以一當百, 仲牲設伏數路, 自率眾誘敵, 手刃驍將大頭王, 敵復 敗。 創鄉勇禦強敵之首例,聲名大震。

六年, 毫州之戰, 連獲五勝。

七 年, 匪踞六安州, 其率眾三日破城, 旨封六品。

八年, 四方盜賊蜂起, 張 樂行犯汜水, 奉諭招募鄉勇沿河設防, 賊畏其威,不戰而逃。 溫境獲寧。

九年, 蒙城, 阜陽失守, 率眾連破數寨, 收復二城。

晉五品, 堅辭不 受,後改封為武節將軍。 終不為功名所動, 乃歸故里安心奉母。母病, 親 問湯藥, 衣不解帶年餘。母仙逝, 吊客數郡畢至。 自是一意授徒,弟子盈 門。 逝後, 鄉鄰俱哀, 感其恩德, 合議尊稱英義公。

--------------------------------------------------------------------------------

陳季甡 官五品武節將軍

陳季甡 字仿隨 (1809 1865)陳家溝陳氏第十五世孫。

父有恆以祖傳 太極拳擅名, 叔父有本悟太極拳真傳, 不受其限, 不斷創新,自成一脈, 被譽為一代太極高手, 名重華夏。

兄弟三人 (伯、 仲、 季) 同乳而生,貌酷 似 鄰里亦難辨。 李牲幼受父輩薰陶,少年有志, 涉經史 讀兵書, 鑽研 武學, 少年即與兄仲牲同入武庠。 重禮儀,守孝道,廣交友。與兄仲牲齊名。

咸豐三年, 楊輔清率軍入溫, 騷擾鄉里, 縣令慕其陳氏威名, 茅廬相 顧,望解救桑梓水仁 季牲隨兄仲牲慷慨應命 執戈躍馬, 率鄉鄰禦 敵, 于柳林大敗敵寇,鄉境獲安。

六年, 毫州之役, 五戰五捷。 夕年,匪踞 六安州, 率子淼等晝夜環攻, 3 日城克。與兄仲甡同封六品。

八年, 四方盜 賊烽起, 張樂行犯汜水, 奉諭招募鄉勇沿河設防, 賊畏其威,不戰而逃。

九 年, 蒙城, 阜陽失守, 隨兄仲牲救援, 連破數寨, 收復二城。 旨封兄弟二人五品, 後改封武節將軍, 與兄俱不受命。 年終56歲。

--------------------------------------------------------------------------------

陳淼

陳淼字淮三 (1840 1868)清道光年間, 季甡長子。

幼隨父習文練 武, 敏而好學, 熟讀兵書, 精于拳法, 文韜武略, 無一不精,在陳氏家族 第十六世中, 出類拔萃, 名聲最著。

咸豐三年,17歲始隨父輩仲甡季牲上 陣殺敵, 即建奇功。

六年, 毫州之戰, 連獲五勝, 克復毫州。

七年, 匪踞 六安州,陋父晝夜環玫, 3 日城破奏偉功。 大年, 四方盜賊蜂起,侵犯汜 水, 奉諭守城, 賊無計逃遁, 溫境獲安, 鄉民業樂。

九年, 蒙城, 阜陽失 守, 率眾馳救擊賊, 連破數寨, 收復二城。

同治六年十二月十四日 匪犯 懷慶府, 淼以數千人之眾, 對敵l0萬餘人, 自晨酣戰至午,殺敵無數, 身負重創, 仍奮勇死鬥, 因馬失前蹄不幸中砲陣亡, 卒年28歲。

--------------------------------------------------------------------------------

陳垚

陳垚 字坤三 (1841一 1926)仲牲長子, 排行為二, 為陳氏家族第十六 世孫,

幼年隨父習武, 父寄厚望, 傾其所學。 陳垚潛心鑽研苦練, 不負所 託,拳術精湛, 無人能比, 少年有成, 19歲入武庠, 仍年練拳萬遍, 20年 不懈,武功上乘, 達爐火純青境地。

冬穿單衣不冷, 夏穿夾衣不熱, 蚊蠅 不近身,一日 遇一賣炭青年置牲畜橫飲於道,阻人行,陳垚見狀不平, 左手柱拐杖, 右手託豆腐, 上前理論, 青年發橫,驚馬傷人,陳垚拋起豆 腐, 右手拳出, 馬腿折臥地不起, 復接空中豆腐於手。世人稱奇,

咸豐三 年, 16 歲即隨父輩上陣殺敵, 征戰 10餘年, 參加大小戰役不計其數,未曾 授挫。

--------------------------------------------------------------------------------

陳森

陳森 字槐三 (1846 1935) 清道光年間, 陳氏季甡次子, 排行為三 為陳氏家族十六世孫。

幼隨父兼習文武, 聰慧好學, 天賦極佳, 精武術, 擅文才, 雙手能書梅花篆字。因父兄習武, 雖戰功卓著, 但英年早世, 母 恐其不測, 促森棄武從文, 敦書為生。

陳森為了陳氏太極拳歷史不致中斷 煙沒, 晚年續寫家譜, 以傳後世。 據唐豪考證,陳森續陳氏家譜, 為陳氏太極拳源流當今最可考信之直 接史料。

--------------------------------------------------------------------------------

陳焱

陳焱 字 (不詳), 1847年生, 陳仲甡次子, 排行為四, 為陳氏家族十 六世孫。

出自武術世家, 自幼隨父研文習武, 雖武藝不及兄垚精, 習文不 及弟鑫高,但也是陳氏第十六世太極拳的佼佼者,與弟鑫同獲歲貢生。

陳 焱為人忠厚, 孝敬父老, 寬厚待人, 兄友弟恭, 其德其拳皆受贊揚。

--------------------------------------------------------------------------------

陳鑫

陳鑫 字品三 (1849 1929)清道光年間, 陳仲甡三子, 排行為五, 為 陳氏家族十六世孫。

自幼隨父習武, 深諳太極武功之精奧。 後遵父命從 文文獲歲貢生, 文武兼備有成。晚年, 為使太極拳世代相傳, 發奮著書 立說, 著有《陳氏太極拳圖說》 四卷,《陳氏家乘》 五卷,《太極掌引蒙入 路》 和 《三三六拳譜》 等著作。

《陳氏太極拳圖說》 四易其稿, 親手抄寫, 歷經嚴寒酷暑 12載, 方完其書,耗費陳鑫大量心血, 是其代表作, 也是首 次對陳氏太極拳歷史的全面總結。

陳鑫膝下無子, 書成後, 恐失真傳, 傳 兄子椿元, 授之。 並囑: "能傳則傳之,不能傳則焚之, 勿與妄人。" 陳鑫 卒後二年,《陳氏太極拳圖說》 四卷方才問世。

後人稱其為一代太極拳理論 大師, 在國內外享有極高聲譽。

--------------------------------------------------------------------------------

陳延年 陳延熙

陳延年, 陳延熙 陳氏第十六世孫, 同胞兄弟, 陳耕耘之子。

兄弟二 人承父業, 拳藝高超, 耕讀之餘, 教習子孫, 代代相傳, 延繼家風,名手 輩出。

光緒二十六年 (1990年) 袁世凱督魯, 見耕耘公碑記, 知太極拳為 陳氏所專精,派人來訪, 聘延熙公前往教其子侄, 各派拳師, 凡遇其比較 者, 無不心服。自魯而津, 教授6年, 後以母老辭歸, 以行醫終。

--------------------------------------------------------------------------------

陳復元

陳復元 字旭初, 陳氏十六世孫。

初學于耕耘, 功成後復從仲甡習新 架, 故發手能柔如綿, 堅如剛。 在理論方面造詣頗深,有拳論傳于世, 由 其子子明闡發。 復元功夫純厚, 往來口外數10年未遇敵手。

--------------------------------------------------------------------------------

陳連科, 陳登科

陳連科, 陳登科 二人均為陳氏十七世孫, 自幼承祖訓, 刻苦練習太 極拳,拳掌藝精湛。 登科多年在陝, 甘一帶經商授拳, 其子照丕 15歲就常隨 其左右,故閱歷深厚。

--------------------------------------------------------------------------------

陳發科

陳發科 (1887一 1957) 字福生, 陳氏第十七世孫。

陳發科秉承祖業, 自幼習武, 功夫純厚, 技藝超群, 是陳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

曾任北京武 術社社長。 陳發科幼年體弱多病, 苦練太極拳3年由弱轉強, 百病盡除。此後日 練拳數拾遍, 2 0歲時, 功夫已達上乘, 仍堅持不懈, 以至功入化境。發科 先是教授其子弟及村中青年,

1926年前後, 地方治安混亂, 土匪猖獗, 應 溫縣縣政府之邀, 率領陳德裕,陳照丕等數 10名弟子組成陳家溝武術隊, 在溫縣 一帶赤手空拳突擊捉拿持槍土匪,幾年間為民除害不計其數。 特別 是與紅槍會道徒一戰, 尤顯神功, 至今流傳。

當時紅槍會已攻陷幾座縣 城,數千名道徒自稱刀槍不入, 個個光膀持槍攻打溫縣城,膽小者聞風而 逃。陳發科手恃白臘木桿站立橋頭,敵酋衝前, 以長矛刺陳發科胸部,陳 發科以杆梢向外一攔, 敵矛脫手而飛, 隨合把直刺敵腹, 桿頭穿背而出。敵群見狀, 喪膽而逃。

1918年, 陳發科應邀到北京, 練拳時曾將舖地大方磚震碎, 眾皆驚 異。 當時北京眾名手多來較量,如北京國術館副館長許禹生, 李劍華等, 陳發科擲放跌打, 威力驚人, 在京獨步一時。

楊季子詩雲: "都門太極舊尊 楊, 遲緩柔和擅勝場; 不意陳君標異幟,纏絲勁勢特剛強。" 陳發科在北京授拳近30年, 不為名利所動, 講信義,重武德, 尊重他 人 愛人才,

京都武術界尊為拳術大師 "太極一人, 並贈銀盾紀念。

其著 名弟 子有李劍華, 許禹生, 洪均生, 馮志強等。

--------------------------------------------------------------------------------

陳椿元

陳椿元 (1877一 1949)陳氏十 七世孫。

其父陳森文武雙全。 陳椿元幼 年隨父習史研武, 文武榮備, 身材魁梧, 儀表堂堂。 1929年前在湘設館授 拳, 兼做生意。

1929年後, 其叔父陳鑫年邁, 膝下無子, 恐所著 (陳氏太 極拳圖說》分門別戶,失其真傳, 即召椿元返鄉, 授其 《陳氏太極拳圖 說》 手稿, 囑其妥為保存,並希望盡快出版。

陳椿元為不負重託, 拋舍在 湘生意和武館, 回到家鄉 在焦作開設武館, 不再經商,騰出精力, 同其 兄雪元, 其女淑貞 其侄金鰲, 紹棟等人, 對 《陳氏太極拳圖說》手稿整 理補遺。 歷經3年, 于 1933年由開封開明書局出版。 方使陳氏太極拳真傳留傳至今。

--------------------------------------------------------------------------------

陳寶璩

陳寶璩 陳氏十七世孫,

自幼隨堂伯父延年, 延熙學拳, 後從堂兄發 科練習。 拳藝精湛, 尤以輕功絕頂,八九尺高牆一縱而過。 後經照丕介 紹, 在西安, 鄭州, 南京, 江西等地教拳? 與眾多名師較量, 無不嘆服。

--------------------------------------------------------------------------------

陳子明

陳子明 陳氏十七世孫, 復元之子。

幼年隨乃父習拳, 功夫純厚, 且 備明拳理, 以教拳為業。 授拳之餘, 捉筆構思,著有 《陳氏世傳太極拳 術》一書,舊南京國術館館長張之江, 教務處朱國福,河南國術館劉丕 顯, 滄州名手姜容樵等為之作序, 該書 1932年由上海出版,對陳氏太極拳 的傳播起了積極作用。

--------------------------------------------------------------------------------

陳省三

陳省三 (1880 l942)陳氏十七世孫, 先從延熙學拳 15年, 後從陳 鑫, 拳,理兼修, 拳藝精湛。

--------------------------------------------------------------------------------

陳照丕

陳照丕 (1893 1972)字績甫, 陳氏十八世孫。

照丕幼承家訓, 學習太 極拳, 勤學苦練, 拳藝高超。

1914年嘗游秦, 隴, 直隸等地傳拳。 1927年 返籍, 在溫縣國術社任教。

1928年受聘到北京傳拳; 應約在宣武樓立擂,l7 天末遇敵手, 聲譽大震, 北平市政府,朝陽大學‧ 中國大學等 17個單位慕 藝延聘, 陳氏太極拳之精奧始為人知。 南京市長魏道明慕名邀請,於 1930 年到南京市政府, 全國民營聯合會等處授拳, 並兼任中央國術館名譽教授。

1933年, 任全國運動會國術裁判和第二屆國術國考評判委員。

1937年 抗日戰爭爆發, 南京淪陷, 陳照丕不願在敵佔區教拳, 毅然返溫,在抗日 將領範廷蘭部教部隊大刀, 直接抗戰。

l940年赴洛陽, 在第二戰區長官司 令部, 河南省教育廳, 直接稅務局等處教拳。 1942年應黃委會委員長張含 笑之請去西安教拳。 抗戰勝利後, 隨黃委會遷回開封, 1948年參加革命。 1958年由黃委會退休返溫, 同年三月參加省武術賽, 獲太極拳第一名。

1962 年全國武術大會, 被授于 "太極拳名家" 稱號。

1964年當選全國武術協會 委員。 陳照丕晚年家居, 在家自辦武校培養一代新人,當今享譽中外的陳氏 太極拳諸名手, 均受益於公之教培, 照丕學識淵博, 深以拳理,

著作有 《陳氏太極拳匯宗》, 《太極拳入門》, 《陳氏太極拳理論十三篇》等;

照丕 武德高尚, 耿直無私, "文革" 逆境, 仍矢志不移, 實乃陳氏太極拳發展史上, 承上啟下、 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

陳照奎

陳照奎 (1928 1981) 陳氏十八世孫, 陳發科幼子。

自幼隨父學拳, 精通陳氏太極拳理論和擒拿術及各種技擊方法, 善於精巧細膩的攻防技術, 對推廣‧ 普及提高陳氏太極拳貢獻巨大。

陳照奎先在北京協助父親教拳, 1960年應邀到上海體育宮介紹陳氏太 極拳,當時轟動上海武術界。 後於1963年在上海公開辦學習班多期, 深受 人們喜愛,並先後又在南京, 北京, 鄭州, 焦作, 石家莊等全國各地巡迴 教拳10年, 踏遍祖國大地,嘔心瀝血, 貢獻了畢生精力, 為普及陳氏太極 拳作出了貢獻。

照奎的授拳教案和自編的教材, 已由其弟子們整理成書出 版。 70年代他幾次返鄉,在陳家溝一住數月教授村中青年, 為太極拳更上 一層樓立下不朽功勳。

--------------------------------------------------------------------------------

陳照旭

陳照旭 (1909 1960) 陳氏第十八世孫。

自幼隨父習拳, 勤學苦練, 20歲時, 功夫已達很高水平。 與人交手, 能輕易制服對手。同時學書畫並 愛拉二胡。 某次與父親陳發科推手, 被父親一個抖勁發放, 身子騰空數尺高, 後感自已功夫相差很遠, 乃將筆墨樂器焚毀, 發奮深造太極拳, 日練 大身法架30遍。苦練3年, 內氣充盈, 精神飽滿, 功夫已達高級境界。

--------------------------------------------------------------------------------

陳照池

陳照池 陳氏十八世, 連科三子。

自幼隨父輩習家傳拳藝, 功夫純 厚, 臂力過人, 尤以臘木桿為最, 丈長大桿抖得呼呼帶風。與人比試, 能 將對方帽纓打掉而入不知。

--------------------------------------------------------------------------------

陳照海

陳照海 (1899 1950) 陳氏十八世, 登科四子。

照海幼承家訓, 習練 拳械, 因其天資聰穎, 膽識過人, 加之吃苦耐勞,肯下功夫, 故拳藝達相 當高水平。抗戰時期, 隨抗日將領範廷蘭, 範思勤部; 常孤身搗毀敵巢, 屢立戰功,有"孤膽英雄"之稱。 "

--------------------------------------------------------------------------------

陳金鱉

陳金鱉 (1899 1971) 陳氏十八世孫,

生于拳術世家。 自幼隨祖父和 父親上元學文習武, 為人少言耿直, 剛正不阿,拳術精湛,

為陳氏家族十 八世小架代表人物, 是陳鑫著 《陳氏太極拳圖》 四卷參訂人之一。

1921年參加溫縣西鄉土匪平亂, 數捷有功。

1928年被開封河南大學聘 為武術教師。 後因社會動盪, 先後在武漢, 寶雞,西安生計。 凡到一處都 設館授拳,徒數百人之眾。 他授拳重德, 深受晚輩尊敬,雖膝下無子, 但 侄兒及門徒關懷備至, 過世後為其樹碑立傳。

--------------------------------------------------------------------------------

陳克忠

陳克忠 陳氏十八世,

自幼隨著名太極拳師‧太極拳理論家陳鑫學 拳, 刻苦練功, 拳藝精湛,現今陳家溝所練小架的一代新人均隨其學拳。

註:以上資料摘自各武術網站
回覆文章

回到「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