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_我所實證到合気道的「流」_新竹道場_蔣昌言

武少林合氣道場心得分享區
回覆文章
michelle
道場長
文章: 3068
註冊時間: 週五 8月 31, 2007 12:07 am
來自: 台灣台中

2015年_我所實證到合気道的「流」_新竹道場_蔣昌言

文章 michelle »

2015深草師範研習_103.JPG
時間:2015-11-21
地點:武少林新竹訓練中心/深草師範研習會
                                    蔣昌言
---------------------------------------------------------------------------------------------------------
  在這次的研習會上, 看著師範的身法流轉, 我聯想到一個存在於週遭再普遍不過的物理定律: 最大靜摩擦一定大於動摩擦。取方要保持在全身上下一直在「動」或者明確的說是「迴旋式的移動」, 背後的物理意義在於, 每次接手時, 能以動摩擦的方式來控制受方的來勢。而我個人認為,這便是「流」的觀念所外現出來的情境。

  在上下午接力的練習中, 就在身體的勞累快超限時...怎然覺得湧泉穴附近的腳底肉墊, 似乎更厚了。感覺可以吸住地表, 更敏銳地運轉自身, 做出各種 SABAKI[1]。 漸漸地, 勞宮穴附近的肉墊也變厚了, 可以更敏銳地感應受方氣場和動向。

  深草師範在今年的研習會上, 提出了一個讓我至今印象猶深的觀念:「剛」-->「柔」-->「流」的呼吸力演進歷程。而要實現這個歷程的實際操作技法,師範以教授三種「捌き」,讓大家了解身法在技法中的重要性。
這是以第一腳法由內入身,直接對受方的面部施以當身技。
這是以第二腳法由外側入身, 直接對受方的肋骨部施以當身技。
這是以第三腳法, 先退再進, 由外側入身, 依受方來勢施展後續技法。
 1.在技手初期, 往往取方會硬接硬格, 以蠻力相接, 這是「剛」的階段。等到技法漸熟, 開始懂得以巧勁, 輕快地承接受方來勢, 就進入「柔」的階段。等到膽氣, 身法, 技法三者合一, 就可以精準地, 施展當身技, 先破受方的來勢, 同時以 sabaki 入身接手搭身, 再順勢流轉地將受方以各種教習控制或摔擲, 這種從對陣開始便不停的流轉施展技法的境地, 我想就是「流」的境界。如何在流轉的過程中, 不跟受方碰撞, 最好能順著受方的攻勢, 借力使力地施做技法, 將會是這一階段的練習重點。

 2.跟往年不同的, 深草師範今年特別教導大家, 「鬆」. 應該是今年的上場的同學們, 在給師範當受身時, 大部份的人都是僵著身體, 不夠柔和地和師範 應和著演練. 以致於師範看出了大家的不足, 特別要求大家不管在練習 或是 場上演武, 一定要先放鬆肢體. 如此才能發揮技法的完整性。

REFERENCES
 [1] 捌き, SaBa.Ki: 以個人有限的體會, 將這個名詞譯為「身法」。從我現今學習的技法裏所習知道的有
  1.1. 体捌き(Tai.sabaki),即是本文所提的「身法」
  1.2. 足捌き(Ashi.sabaki), 似乎可近似於「步法」。
回覆文章

回到「合氣道心得」